首页 - 财经 - 互联网金融 - 热点关注 - 正文

银行系P2P平台尚未发力 传统金融机构跑步入场

来源:网贷之家 2015-04-08 14:33:5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盈灿咨询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3月,风投系、银行系、上市公司系、国资系P2P平台数量分别为42家、13家、21家、37家。其中,风投系平台增速最快,达24%(3月新增了8家);银行系平台数量已连续3个月没有增加。

总体而言,目前大部分银行系平台在网贷行业中尚未有明显的发力,且平台技术实力也并非属于一流。行业仍以民营系平台为主。

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未必适合P2P

目前,银行系P2P平台包括陆金所、开鑫贷、小企业e家、e融e贷、民贷天下、宁波银行直销银行、华润银行资产交易平台等。

值得一提的是,被业内誉为中国银行业第一家智能理财平台“小马bank”的创业核心团队集体出走,另立门户。业内人士称,“非互联网化的管理体制可能是小马bank创始团队出走的原因之一。”

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表示,一般而言,投资人颇为认同银行系平台的风控能力,但同时,许多银行系背景平台由于银行本身业务受到严格监管,平台在资产端项目源上受到较多限制,且受传统金融思维影响较深,创新活力不足。

此外,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模式对于P2P平台来说,较难适用。

她进一步表示,传统金融机构风控模式一般通过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但由于目前P2P平台无法直接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因此,较多的平台选择通过上海资信公司的网络金融征信系统(NFCS)来查询借款人信用信息记录。

“但首先,选择接入传统征信系统需要提供平台方数据,平台方有数据保护的考虑;其次,央行征信系统对于P2P网贷行业来讲,数据完整性不足,一般在官方征信机构拥有信用记录的大多是与银行有业务往来的信贷客户,而P2P网贷的很多借款人信贷记录为空;第三,传统征信系统有较为严格的审核流程、数据格式及质量要求,这也将众多小平台挡在门外。”

据透露,目前已有多家P2P网贷平台积极与民营征信机构(如银湖网与芝麻信用)、云征信合作,构建新的风控模式。

金融大佬跑步入场 如何脱颖而出是难题

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犹如闯入市场的鲶鱼,其所显现出的效率与成本优势,让诸多传统金融大佬们坐不住了。据了解,目前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行都已将互联网金融提升至战略地位。更多传统金融机构开始在P2P领域加速布局。

近日,有市场传闻称,上海排名前三的某券商将斥巨资入股“麦子金服”,将于4月8日宣布融资方案。麦子金服旗下全资控股着P2P平台诺诺镑客。此前,在3月下旬,中信产业基金投资的P2P平台“腾牛网”也正式亮相,成为“中信系”布局互联网金融的一步棋子。

有证券公司负责人表示,后续将在P2P和股权众筹方面布局,并已做了一定尝试。“趁银行业互联网化动力不足,券商应积极发展P2P和众筹业务,加大产品开发和设计,争取80、90后群体在券商平台进行理财,最终实现客户群体与银行业相互区隔。”

据透露,相关证券、基金、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也一直在关注P2P,只待监管细则出来后或将入场。

张叶霞对此表示,一方面,P2P网贷行业监管细则出台的市场预期加重,政策愈发明朗化,监管与法律风险逐步降低,传统金融机构“跑步”入场;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也希望趁互联网+政策推动的风口下,加速行业升级,谋求新渠道及利润来源。

她同时指出,这些专业机构做P2P的优点在于出借人端及资产端资源丰富,但同样都缺乏小额借贷风险控制的经验,并且,如何从如今众多同质化平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将是个难题。

盈灿资产财富管理副总监刘忠鹏同时也指出,尽管传统金融机构进军存在一些难题,但其在增强市场信心、促进市场规范,扩大P2P市场份额等方面具有不言而喻的积极意义。

“一旦政策出台,不仅国有公司会纷纷入场,上市公司、大型民营控股公司都会出手,届时并购与重组的案例也会屡见不鲜。最精彩的一幕最后会出现在跃跃欲试的银行巨头中间,”一位业内人士称。(网贷之家 文/牧晨)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