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央行宣布存款准备金下调1%。这是时隔八年以来首次作出如此大幅调整,表明一个对小微企业更为有利的货币政策。同时,有分析人士指出,央行降准意味着扩大信用规模。此次降准预计将释放出1.2万亿的货币存量,作为P2P的目标借款人,有多少小微企业能在这次的降准中获得“活水资源”呢?
首先,我们要搞明白三个问题。
1、小微企业缺钱是因为流通货币不足吗?
以前一说到降准,我们就会联想到小微企业融资有望。但实际证明,想象并没那么美好,该缺钱的还是缺钱。那么每次降准后释放出来的钱去了哪里?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答:楼市、股市将一片大好。
是真的吗?这是真的吗?
当然……有那么点假。
先说现状吧,其实每次降准最为活跃的就是对股市利多、楼市回暖的新闻。前期会有那么点用,但“狼来了”的谎言不会奏效三次。几次1%的大幅度降准,最近的分别在07年、08年。那么这为什么这两次就真的变好了(后面股市大跳水大家也知道)?其实降准带来的“专家观点”不过给那些观望的人增加了信心,因为买不起房的人就算你降准的再厉害也照样买不起,因为是泡沫。
但是,很遗憾的是,降准释放出来的货币即使再多也仍然跟小微企业没太大关系,因为钱最后还是进了两市。你们可能会问,既然楼市有泡沫,为什么银行仍然要给楼市输血? 那就要说到下一个问题了。
2、小微企业为什么借不到钱?
这个问题想必小贷公司的人比较清楚,那就是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借款审核成本太高。为什么这么说?拿小贷公司来说,小微企业的一笔借款本来就没多少钱,但是呢,为了降低坏账他们也只能按照大型企业的借款的审核流程来走。而且一样要严格,要滴水不漏,因为不这样的话坏账太高,那就别玩了。
银行也是如此,但银行有大笔资金放贷呢。这个时候楼市动辄几亿,十几亿的资金需求就成了银行的香饽饽。你们想想,这放在小贷公司,光是做起十几亿的放贷量可能就需要审核成千上万的项目。这么一对比,成本高不高?高于上青天。所以,小贷公司为了维持本身收益,不可避免需要抬高放贷的利率。10%算是少的,20%差不多。当然,作为干脏活、累活的回报,央行一般会允许小贷公司接入自己的征信体系。
所以说,小微企业嫌弃银行贷款时审核太麻烦这种说法到底是谁提出来的?我保证小微企业主不打死他。真实情况是,银行应该会有给小微企业放贷的指标(贷款利率当然也会上浮10%左右),但这种限额的事情,谁不拼了命往里面挤。托关系的,靠人脉的,甚至那啥的,总之要借到这种利率低的钱是非常难的。
很多小微企业主都能感觉到,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放贷态度是拒绝的,从设立各种名目的居间费用到直接上浮贷款利率30%甚至60%。所以P2P刚出来那会,其实被寄予了众望。但,细心的人也许发现了——有的P2P也逐渐爱上大额项目了,哎,说多了都是泪……
3、借到了钱以后情况就变好了吗?
当然,之前扯了那么多,总还是有一些人借到了钱。那么第三个问题来了,借到的钱到底有没有给小微企业带来效益呢?其他的先不管,我们就来说说贷款利率与企业净利润的现状吧。
说到贷款利率,以P2P为例。(笔者这部分的数据或许有点偏差)拍拍贷大家都知道,8%-23%的借款利率。最低虽然只有8%,但这种贷款跟银行差不多,你需要削尖了脑袋往里面挤。至于风控体系,也可以说就是几年数据累积下来的信用积分。另一种则是,P2P平台与小贷公司合作,贷款利率在18%-21%,中间波动并不大。因为这种借款审核就是实打实的风控流程,跟银行差不多,管你信用有多高,先来个实地调查再说,成本较高。
那么再来看看小微企业一年的利润要到多少才能赚钱。这里是指扣除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后的毛利润,如果毛利润在30%。企业营业税+其他的税收大概在6%,所得税6%左右,剩下的18%就是其所能承担的贷款成本。实际上,做过实体小企业的人都应该知道一句话:“做不到30%的利润,企业就得破产。”
那么小微企业一旦达不到盈利点,撂担子不干了怎么办?坏账呗。但坏账一高,银行的自然反应就是不能借给小微企业,或者提高贷款利率来覆盖坏账。同样,利率一高,企业又承受不住,随后陷入一个死循环。
所以我们最近看到P2P理性降息,这其实是标志着这个行业在向一个理性的方向发展。对此,作为投资者的你们,愿意看到P2P逐步降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