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互联网金融 - 投资攻略 - 正文

没了垄断优势的银联还剩什么?

来源:网贷之家 作者:苏曼丽 2015-04-30 14:12:2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上次预告之后,不少读者纷纷留言要求早点更新“支付清算那点事”系列。今天系列文章之(二)先来八一八没有了垄断的银联。

一出唱了12年的独角戏要迎来新的玩家。

从2015年6月1日起,符合要求的机构可申请“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在中国境内从事银行卡清算业务和推广新的卡品牌。这意味着在中国清算市场一家独大12年的局面被打破,中国银联将告别垄断时代。

不仅VISA、万事达这样的老牌国际卡组织势在必得,一些地方政府有意成立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区域性银行卡清算组织,比如“北联”“南联”。

银联的竞争对手们就要来了,没有垄断优势的银联还有多大话语权?

银联垄断了什么?

发卡要银联批

在银联诞生之前,各家银行自建受理网络,局面混乱。2002年,银联的成立,把银行连接了起来,不必考虑地区、银行的不同,国内银行“诸侯割据”时代结束。

十年后,境内受理商户、POS、ATM分别是银联成立前的17.2倍、17.5倍、7.6倍。

随着银联的壮大,对银联垄断的指责也越来越多。

由于银联是当前国内唯一的支付清算组织,银行要发行银行卡只能找银联合作,银行卡是否能顺利发行自然也取决于银联。

在中国市场有一个特殊的卡片——双币卡,就是一张银行卡上出现两个卡组织的标志,在国内是走银联的清算渠道,在国外就是走VISA或者MASTERCARD的渠道,这是此前国际卡组织曲线分享中国市场的途径。

但2010年银联很少再批新的双币卡。2010年时,银联曾向各家银行下发文件:

银联要建国家品牌,需要各银行支持,希望银行新发卡中银联标准卡占到50%以上。

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让银行也很不好受。一股份制银行信用卡总经理对笔者说,虽然不是强制的规定,但是银联标准卡之外的银行卡迟迟申请不下来,银行只能是选择银联标准卡。

这种方式在过去几年确实让银联单标卡迅速发展,国际卡组织的业务空间不断压缩,原来双币卡的客户逐步被置换成银联的客户。

国际卡组织就采取延长银行卡有效期的方式继续维持着存量客户。比如新申请的信用卡有效期从3年延长到5年。

坐收手续费?

坐收手续费是银联面临的另一个垄断指责。

在中国每刷一次卡,提供刷卡机的商户都需要支付一笔手续费,发卡银行拿走70%,提供POS机的银行或银联的子公司“银联商务”拿走20%,银联拿走10%,银联稳赚10%的手续费。

但这一项银联有点冤,因为这个收费模式是由发改委制定,支付清算组织都要按此执行。

国际卡组织的人也说:“如果未来依然是这样的规定,我们当然也是遵守中国的规则,按照这个模式收费。”

不过,收单费率改革正在讨论中,今后可能按借记卡或者是贷记卡的模式进行差别收费,而不是按照现在行业划分。

银联还剩下什么?

虽然支付清算市场开放,银行有了多种选择,但是在短期内,银联依然有很大的市场话语权。

况且银联的股东都是银行,这种关系下银行跟银联能疏远到哪里去呢?

而且,银联这些年来也一直在多元化发展,盈利模式也不再简单的依靠手续费。

目前中国银联的营业收入结构主要为:

一是境内ATM收入,比如跨行取款中收取的手续费;二是境内POS交易转接收入,即刷卡商户的佣金部分;三是国际业务收入;四是一些创新业务收入,比如移动支付。后面两者的占比越来越重。

“拓展国际、巩固线下优势,发力线上”,这是中国银联董事长葛华勇今年年初说的。

银联接下来将继续拓展国际业务,而庞大的线下受理网络是中国银联的传统优势,是必须保住的阵地。对于线上业务,实际上银联起步并不晚,但步伐迈得不如一些互联网公司大。

此外,银联也在改变。在2013年,时文朝履新银联总裁之后,一改过去相对封闭不透明的低调风格,其为银联制定的新战略是要保持其规则和标准为市场、为行业所接受,“以后原则上银联都不再印发红头管理文件了。”

目前,银联已经开始了新的市场定位: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式、平台型综合支付服务商。

短期来看,起码5-10年时间,银联在国内的地位无法撼动,但消费者将有更多选择权,一批兼顾效率、安全以及差异化服务的清算机构将带给银联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并以此倒逼银联提升清算效率和整个产业的服务水平。

一位银联人士说:“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银联都被指责垄断,但其实银联在国际市场上与国际卡巨头厮杀,在国内也遭到第三方支付的侵占,银联的日子也不好过。现在丢掉了垄断的帽子,在同一个市场下竞争,我们也是期待已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