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认为,为了解决地方债流动性和地方债发行的挤出效应,不排除未来央行继续通过降准降息来支持地方债发行
央行5月10日发布公告称,自2015年5月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
对此,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员李奇霖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货币市场利率迅速下行,银行间流动性十分宽松,流动性供需缺口已通过降准缓释,通过价格手段降低融资成本可行,降息之后还有降息空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银行间利率水平出现持续性的下降,但是,实体经济的实际利率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因此,降低实体经济利率,降息相对降准来说将更加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5月8日发布的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继续发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逆周期调节和结构引导作用。
存款准备金制度从1984年建立至今,经历了几十次调整。最低水平出现在1999年,为6%;最高水平出现在2011年,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21.5%。是否动用存款准备金工具与我国经济形势、国际收支和基础货币供应等因素相关。
央行在今年2月份和4月份两次普降存款准备金率,4月份的这一次不但超预期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更是额外的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实施定向降准,向市场释放了超万亿元的流动性,但目前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依然普遍在10%以上。
王军表示,未来继续降准的可能性同样很大,但是具体时点高度依赖于月度外汇占款的变化情况。按照央行一贯降准的逻辑,即月度外汇占款持续上升,则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反之则降低。因此,如果月度外汇占款持续下降,市场将迎来降准,但是目前来看,我国月度外汇占款仍然时正时负。
王军表示,从支持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近期我国银行间市场利率呈现持续快速下降态势,央行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使得当前市场的流动性仍然比较宽裕。
即便如此,值得一提的是,3月12日,财政部下达了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对此,王军认为,这将在短期内造成银行流动性的紧张,因此,为了满足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央行还是有必要再次降准。
李奇霖表示,为了解决地方债流动性和地方债发行的挤出效应,不排除未来央行继续通过降准降息来支持地方债发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