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P2P以冰火两重天的发展局面维持着野蛮式生长,创新、自融、跑路等现象穿插其中。在大家对监管与理性的期待中,P2P“无监管、无门槛、无标准”的局面即将告一段落。这一两年来,舆论从各个角度去揭秘P2P的神秘面纱,不管是天使还是恶魔,投资者也在这一年里看惯了P2P的各种常态。2015年,投资者对P2P的认识已经走在理性之路上,各种避雷技巧也在投资人的社区广泛传播。
2015年4月28日,央视二套新闻在晚上8:30分首次播出关于P2P与投资理财非法集资整治的专题,宣布5月为非法集资宣传月,6-8月对以网络形式为新载体的非法集资行为进行集中打击整治;2015年5月网贷界热议P2P省域备案监管框架、P2P监管具体细则等细节。
P2P的神秘面纱不再,P2P投资者心中已有杆秤。往后P2P的发展方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投资去向透明
对P2P平台经营的线上投资理财产品,投资者应当小心了。不仅监管方向不鼓励P2P经营投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设计本身的不透明、投资去向的不透明也拉开了投资者和借款人之间的距离。P2P的本质就是直接金融,就是借款人和投资人之间的直接撮合。如果衍生为间接金融,让投资者看不懂理财产品的资金去向,非法操作滋生的温床就产生了。
第二,投资标的小额分散
不管监管对P2P是否会采取杠杆去限制一家平台的待收规模,投资者对大标已形成共识——平台的资金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是标的金额大小承担能力的前提。不管是第三方担保还是风险备用金模式,对投资者的资金安全保障是最终的目的。在标的分布上,项目小额分散已成投资者的共识。在监管前时代,部分p2p平台也在让大额借款标的提前还款。
第三,资金的第三方存管
在过去的一年中,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经设计出P2P平台的存管模式。存管的模样,投资人独立资金账号,平台、担保方、投资人资金帐户严格隔离已成为共识。但问题是,究竟谁有资质去做P2P的资金存管?有谁够格保护好投资者的资金安全?这是我们等待监管层要给出的答案。
第四,风控要够格,技术要够格
如果说P2P是草根金融,那么风控和技术就是草根中的高富帅。因为风控和技术是P2P的要害。对于风控模式,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平台经营的是个人贷款模式,也就是简单的个人抵押贷款。那么对风控人员的要求并不高。因为个贷模式走的是风险控制技术中的个例,只需要看抵押物的价值。如果平台经营的贷款项目很多是企业贷款,通常金额偏大,100万到500万之间,这种模式就要求有财务和银行风控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士去完成,因为主要靠营业收入、净利润、现金流的专业分析,抵押物只是辅助。在经营企贷的平台上投资,投资者就要去了解企贷部门配备的风控人员的实力。此外,运营一个P2P平台,技术实力要足以严谨地防范住各种漏洞。在监管的方向中,风控和技术的资质也是重要的门槛。
当P2P神秘面纱不再,当对P2P的认知盲区不再,理性投资已是P2P理财群体的共识。大浪过后谁在裸泳,监管落地谁是王者?P2P行业新阶段的到来,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