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专门花2个多小时研读了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老师的长文《中国式P2P发展远未成熟》,文章很有深度和思考,主要总结了中国式P2P不同于国外的几种模式,还分析了原因,并对未来做了几点预判。姚从刚受其启发也斗胆说几句,但皆为个人愚见,非专家意见。不对不妥之处,欢迎交流指正。
1、从模式而言,中国目前P2P的确不是其发源的P2P
什么东西到了中国,都得带上“中国特色”,这已是老规矩。没办法,因为有“国情”这个妈管着~^~ 现在的P2P也非我个人想象中的P2P。模式太重,根本不是严格的信息中介;互联网的功力尚未完全发挥出来;也并没有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2、P2P网贷是什么模式,不是要关注的重点
一些专家老喜欢分析、争论模式,个人觉得,模式不是不重要,但不是重点。更需要关注的是,P2P是否真正有效服务了经济发展,满足了那些以前银行们没有或不能覆盖的,被压抑的社会金融服务需求。这是P2P的本质,也才是P2P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模式,只是其在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在某个阶段不得不采取的一些变通手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一切有利于更好的满足社会金融服务需求的模式都应该被鼓励。
3、P2P网贷必须平衡各方利益
不能只取悦投资者,也不能只讨好融资方,更不能一味想着自己获利,必须利益平衡。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融资方比投资方更重要。因为P2P存在,首先是因有人需要资金,P2P要为他们提供资金满足其需求;而在这过程中同时满足了另一部分人投资理财的需求。投资者资金增值只是P2P的“副产品”。
所以,第一,P2P投资的收益率下降是必然,供需最终走向平衡,达到双方都接受的一个合适水平;第二,未来更重要的争夺,不在资金端,而在项目端,对优质融资者和融资项目的争抢更为激烈。
4、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认为银行P2P能雄霸天下
不少专家都看好银行进入P2P,甚至认为未来P2P将是银行的天下,因为显而易见,其在项目端和资金端同时占据先天的绝对优势,无人可比。但恕我直言,在可预见的未来,姚从刚不认为银行系能干过民营。有些事,跟资源没有关系,反而有资源副作用。也许银行最后真能把民营P2P都干掉,不过那时P2P应该是自然灭绝了。
5、以P2P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其意义是革命性的
若干年后,即使那时如人们所说“互联网金融”这个词消失了,但届时回头看,相信人们会更深刻的认识到:曾经的互联网金融,包括P2P网贷,对于促进中国金融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革命性的!
虽然P2P这一模式本身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即便它就只是如一些人所言的民间金融的线上化,但它却将一个原来似乎偷偷摸摸,见不得人,处在阴暗地下的民间金融变得阳光化,大众化,并倒逼银行们自我改革。仅此而言,其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