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央行发布《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允许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向个人、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等发行大额存单。
笔者认为,继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存款利率上限放宽至1.5倍之后,大额存单的推出标志着利率市场化又前进了一大步。
受存款保险制度影响,大额存单利率可能出现分化。如果考虑存款保险制度,大小行分化可能更加严重。大额存单个人最低限额为30万元,而存款保险制度上限是50万元,因此大额存单难以在存款保险范围之内。这意味着如果超过50万元的大额存单,则大型银行由于自身资质将更受青睐,大额存单利率分化可能较为明显。
大额存单推出影响中性,应关注货币政策变化。大额存单对利率的影响争论较大,有观点认为大额存单推出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加速,存款争夺加剧,从而导致银行成本上升,利率上行。笔者认为事实可能并非如此,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利率市场化必然导致利率上行”是个伪命题。利率市场化仅仅意味着利率由市场决定,不意味着利率要上或者下。如果在利率市场化之前,存在明显金融抑制,利率市场化会导致利率上行,但是中国是否存在明显金融抑制?从金融机构并未用满存款利率上限来看,表明目前利率基本符合市场定价,而不存在显著的抑制,因此中国的利率市场化的效果与其他国家的经验可能并不相同。此外,多数国家利率市场化时期恰好为上世纪70年代末高通胀时期,利率提高并不一定是利率市场化的结果。中国目前处于低通胀时期,与其他国家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也存在显著差异。
第二,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利率将受基准利率(一般为隔夜利率)的调控,而并非完全由央行之外的市场决定。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欧洲的利率走廊均为央行的基准利率,短期利率将直接受央行基准利率影响,其他利率则在此基础上附加期限利差和风险溢价。反过来讲,如果利率脱离央行调控大幅上行,则表明利率市场化失败。
因此,在不存在显著金融抑制的情况下,包括大额存单在内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利率的影响是中性的,市场利率取决于央行货币政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