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个大早,赶个晚集。这句话用来形容国泰君安的漫漫上市路似乎再准确不过。
6月9日晚,历经十余年的筹措和等待, 国泰君安的名字终于出现在了证监会核准首发申请的企业名单之列。继而6月18日的网上发行时间正式确定,股票代码601211。
“90年代,国泰证券和君安证券合并之日起,国泰君安已存上市念想。起先是涉及到一些不良资产的剥离问题,后又遭遇一参一控政策的障碍,好不容易解决了,IPO又关停,之后漫长的排队,感觉似乎永远也上不了市了。”一位老君安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不管怎样,好事多磨,现在也算尘埃落定了。”
航母抽血300亿
6月14日的周一,上证指数由于上周刚刚创下5100点的短期新高,市场正面临一个深度回调的预期。牛市正处于狂热半叶,作为航母券商,国泰君安过会的消息也助燃了市场利空情绪的释放。
根据国泰君安招股说明书披露,其拟发行A股不超过15.25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为10%-20%,不涉及老股转让,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76.25亿股。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增加营运资金,发展主营业务。
在同批上市的23只新股,国泰君安独占中申购共计募资达到416.33亿元,其中上交所上市的大盘股国泰君安独占70%以上,单只募集资金达300.58亿元,并成为了5年多来A股最大IPO,没有之一。
中金公司相关研究认为,这批新股冻结资金或在6.5万-7.1万亿,预计中签率整体偏高;其中,18日单日新增资金冻结高峰或近4.45万亿,19日单日新增冻结资金或近1.06万亿。
私募人士认为,一些规模较大的打新基金将会集中资金申购,以达到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部分规模不算大的打新基金可能会通过融资申购新股,以争取尽可能入围和中签,会对市场资金的流向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航母级券商来袭,对市场短期表现或将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影响整体走向。
谁能中签虽然不得而知,可以确定的是135名现有股东必将获益,包括最大股东上海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第二大股东上海国际集团、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城投、深圳能源集团、大众交通、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中国一汽、杭州市金融投资集团、安徽华贸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等。
在上述人士的眼中,除了资本金的补充以外,国泰君安的上市能够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在于两点:一者就是为股东们兑现利益,另一个则是机制转变。
“上市之后在信披露和各项经营方面所将要面临的制约会多一些,但是相应的,很多层面也会更市场化一些,尤其在人事任免的问题上,未公开上市的话基本决策都需要通过党委领导,很多政策推动就不能以公众股东的名义来说事儿。在上市情况下管理层跟股东的博弈会多一些。”
旧日荣光待重拾
多年以来,在国泰君安受扰上市之困的同时,一些中型券商却借由上市获得了超车砝码。
“国泰君安的海外业务开展得很早,牌照资质也很齐全。中信、华泰、海通、广发海外业务的开展都是在上市之后完成,上市为发展带来的影响非常明显,但是国泰君安因为上市时间大大延后,上市对它的改变和帮助会不会像中型券商这样明显其实非常难说。”上述人士认为,“不过可以看到的是,由于自有资本的增厚,两融业务可以撬动的规模会大很多,另外在直投和新三板业务方面,国泰君安也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随着资本金的填充,将来也大有可为。”
一位国泰君安资深人士认为,90年代末两大券商合并之后,一方面总部定在了上海,随着上海国有资产的注入,老君安的狼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收敛,另一方面,领导班子和中层管理的几轮流动和更迭,旧有的基因都已经得到了完整的改写,“国泰君安现在各方面业务都相对比较保守,尤其在投行、场外市场还有一些创新领域,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据媒体统计,在一群已上市的同行中,国泰君安近几年的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几项主要指标大部分时间均排名第三,就一家未上市的券商而言已属不易。
上海国资的金控棋局中,国泰君安作为证券一翼的力量也将依托上市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而上市之后能否携数百亿资金重拾旧日荣光,则是万建华之后以杨德红为首的新任领导班子身上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