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互联网金融 - 投资攻略 - 正文

票据类P2P收益倒挂的真相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Q1:近期我接触到一些年化预期收益在7%-8%的票据类P2P产品,但又听说不少票据的票面利率其实只有4%-5%,不知其中利差从何而来,是否暗藏风险?

Q2:此前我也听说有P2P机构在发行票据类P2P产品时,由于P2P产品所对应的票据出现问题而无法兑付,最终导致整个P2P机构大量坏账,现在这类事件是否还会发生?

易德勤(银票网总裁)

A1:这个问题,很多专业投资者也曾多次当面向我询问过。其实,这里可能存在一个认知误区,就是有些投资者会将票据票面利率与P2P产品利率进行简单的比较,然后得出利率倒挂似乎暗藏风险的结论。

但事实上,票据类P2P产品利率高于票据票面利率,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首先,当一家机构能够积累庞大的中小企业客户集群,就可通过一手票据交易减少中间环节过多以及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利差损失。举个例子,一张银行承兑票据要从企业最终转到银行贴现,多数情况下要经历8-9个中间环节,如果每个中间环节都要拿走0.2%的利差收益,就等于1.6%-1.8%的利差空间在中间环节被拿走了。反之这家机构通过一手票据交易,把8-9个中间环节全省下来,就能把1.6%-1.8%的利差空间“截留”出来,推高P2P产品收益率。

其次,当一家机构手里掌握足够多的票据时,就拥有更高的票据交易议价能力,尤其是当一些金融机构与企业需要特定期限、特定类型的票据时,这家机构就可以以更好的价格出售票据,从而能够得到一个不错的价差收益,也能间接提高票据类P2P产品的收益。

当两者叠加时,相对低收益的票据变身为相对高收益的票据类P2P产品,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比如,我们用8年时间积累了逾万家经营基本面良好的中小企业客户群,先形成了一手票据交易模式,解决了不同期限小面额票据因市场流通原因所形成的利差损失,将中间环节的利差部分“截留”出来;再利用票据的规模效应,可以跟金融机构票据交易过程得到更好的报价,从而有效提高票据类P2P产品预期收益。

至于风险,我们现在主要引入银行承兑票据作为P2P产品发行的投资标的,由于这类票据收益有银行保兑,产生坏账的概率几乎为零,但在票据到期兑付的过程中,由于票据兑付手续和银行工作人员的实效(比如说碰到非工作日)问题,偶尔会出现票据延期两三天兑付的情况,这时我们需要采用风险保证金进行先行垫付。目前,我们将A轮融资里的约1000万元划拨到风险保证金账户,主要是用于对这类风险进行垫付。

A2:这种风险的出现,是因为P2P机构遇到了假票风险。所谓假票,可能是有人把票据拿跑了,偷走了;或者在保管时间丢失了,甚至还有刻意制造假票的状况。

毕竟,票据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一家机构要涉足票据理财领域,首先要建立专业票据团队,了解票据基础知识,掌握票据市场运作特点,熟悉票据操作流程,最终培养票据防伪鉴别能力。比如在票据操作流程里,盖错一个章、写错一个笔划都有可能造成票据无法正常兑付。

我对你有个建议,就是当你决定投资票据类P2P产品时,不妨先了解这家P2P机构的票据从业背景,当前有些P2P机构可能涉足票据理财P2P业务的时间并不长,投资者应先了解他们是否拥有足够的票据专业团队辨别票据造假风险,再考虑是否投资。

陈植(21世纪经济报道金融观察员)

A1:当票据类P2P产品预期收益高于票据票面利率时,有一个道德风险是投资者必须高度警惕的,那就是P2P机构可能是拿票据类P2P产品作为幌子,投资者的资金其实被挪用投向股票配资、个人借贷等高风险产品。

这类案例在P2P领域其实并不少见。此前笔者与P2P业内人士闲聊时,就听说有些P2P机构精于此道。具体而言,他们会找来各类票据作为P2P产品发行募资的投资标的,但事实上所有投资者资金是进入P2P机构的一个资金池,这个资金池里既有票据,又有股票配资,还有个人借贷,甚至是某些企业开出的“白条”借贷。一旦这个资金池出现资金期限错配、坏账骤增等情况,整个票据类P2P产品都会面临难以兑付的风险。

所以,你在选择票据类P2P产品时,不妨先看看这家P2P机构以往是否具有票据交易业务,尤其要了解他们的票据来源,判断它的P2P产品是否与票据直正“挂钩”。如果你对此不能确定,不妨借鉴股神巴菲特的一个格言:“不要买自己不了解的金融产品。”

A2:假票的问题,折射出中国银行承兑票据市场的一个软肋。其实,国内银行承兑票据市交易存在着两个市场,一是银行同业间的银票交易市场,二是银行同业外的银票交易市场。

后者即银票是在银行之外流通交易。究其原因,是不少企业把银票作为一个支付工具使用,甚至作为一种主要的贸易支付结算工具。但是,当这些银票在银行体系外流通时,缺乏一整套规范的交易标准,票据信用评级以及票据防伪认证服务,导致这个市场良莠不齐,假票丛生。

去年底,有家国内知名的互联网理财机构代销过某P2P机构发行的票据类P2P产品,但最终他们发现这些在银行体系之外交易流通的银行承兑票据是“假票”,只能由P2P与互联网理财机构完成刚性兑付。但我想提醒的是,这次P2P机构有足够财力为自己的验票失职刚性兑付,但到了下一次,是否还有P2P机构愿意刚性兑付?就是未知数。

所以,你在投资票据类P2P产品时,不妨先问一句:“你们过去数年能否做到100%无假票,未来有没有把握做到无假票”,如果对方顾左右而言他,没能给予肯定回复,你最好不要涉足这家机构的票据理财P2P业务。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