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11日表示,相关部门正抓紧编制全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根据前期的研究,中国拟争取利用6到7年时间,使土壤污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全国土壤环境状况稳中向好。
据新华网7月13日消息,据介绍,具体地说,就是使农用地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污染严重耕地实现有序休养生息,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污染防治试点示范取得明显成效。
李干杰在参加“土壤与生态环境安全——国际土壤年在中国”高层论坛时表示,面对日益严峻的土壤环境形势,中国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刻不容缓。目前中国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2015年是第68届联合国大会确定的“国际土壤年”。“土壤与生态环境安全——国际土壤年在中国”高层论坛11日在京举行。与会者指出,土壤安全问题已对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形成制约,呼吁保护土壤环境刻不容缓。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指出,中国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均属严重制约型,人地、人粮矛盾突出,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优质耕地急剧减少、基础地力持续下降,水土流失、土壤酸化、土壤污染等问题突出,土壤安全形势日趋严峻。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表示,中国土壤存在的问题包括土壤资源减失,土壤退化加速;土壤肥力失衡,耕地需加培育;土壤污染加速,区域污染突显;科技支撑薄弱,亟需技术创新;保护意识薄弱,法规有待健全。
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指出,农业资源环境是当前中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瓶颈约束。必须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把“稳产量、强产能、可持续”和实现“三个安全”,即粮食及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产地资源环境安全作为核心目标任务,尤其是要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到“藏粮于土”。
赵其国建议,应以“人地和谐,地力常新,安全健康,永续利用”为土壤保护的出发点,以流域性、区域性、城乡工矿区土壤障碍及污染问题综合防治为重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土—水—气—生—人”一体化的土壤圈研究体系,建立适合国情的融“预防—控制—修复—监管”为一体的土壤圈管理体系,全面实施土壤保护战略。
此次论坛上,部分管理者、专家学者、企业家还探讨了土壤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污染防治技术成果、土壤修复产业发展等问题。论坛由中科院、中国科协、农业部、环保部等共同举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