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然气需求疲软
中俄西线天然气项目推迟
核心提示
西线天然气项目被无限期推迟,还有中国内部的原因——今年以来中国天然气供大于求就十分明显,本国的天然气都开始降价了,进口的天然气就更无价格优势了。
本报记者 何清 上海报道
7月28日,据多位石油央企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中俄西线天然气项目被推迟了。
中俄西线天然气项目的谈判是在中俄政府推动下进行的。2014年11月,中石油集团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下称“俄气公司”)签署了《关于沿西线管道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协议规定了未来俄罗斯通过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向中国供气的基本技术和经济条款,确定供气规模300亿立方米/年、供气量渐增期为4至6年、供气期限30年的合作框架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因2014年5月,中石油和俄气公司签署了被称为“东线”的第一条输气管道合同,因此,俄气公司通过“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向中国每年输送天然气的这份协议被称为中俄西线协议。
但是,2015年以来,国际上的进口天然气价格暴跌,中俄两国企业对天然气西线的价格却有了极大分歧,加之中国天然气需求疲软,因此多位石油央企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中俄西线天然气项目被推迟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俄罗斯天然气价格太高,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天然气进口的多元性,使得中国天然气供需大增,此时中石油实在没有必要高价进口俄西线天然气。”有中石化专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
确实,今年以来中国天然气供大于求十分明显。
6月8日,上海发改委网站称,5月份上海燃气集团供应天然气5.7亿立方米,同比大幅下降14%。“业内对中国天然气需求情况开始谨慎了。大家预计,今明两年,中国天然气增速有10%就算很高了。”有跨国公司人士分析。
西线天然气项目被推迟
西线天然气项目被推迟,是很多中俄石油专家意料之中的事情。
俄罗斯《导报》7月22日援引俄罗斯储蓄银行分析师瓦列里·涅斯捷罗夫分析称,中国对天然气需求的增长在放缓,同时由于油价下跌,获得液化气对中国来说将更为方便,比如从澳大利亚进口。
此外,中国经济放缓,有意调整能源进口结构。中国天然气专家也表示,中国原有的进口管道天然气价格高,必须改变。
那位中石化专家说,目前天然气价没有下降空间,是因为目前中国进口天然气价格高,目前已经进口的卡塔尔和中亚天然气都很高,“因此目前中俄西线天然气就不要了,它的价格也高了!”
海关总署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那位中国专家的说法,6月份中国几乎所有LNG进口量来自长约供应商,加权平均价格为每百万英国热量单位9.55美元;而中国6月份LNG总进口量中只有一船来自赤道几内亚的现货LNG,平均价格为每百万英国热量单位7.44美元。
“这表示现货LNG比长期供应商的LNG价格至少要低25%左右,因此西线天然气项目被推迟是肯定的”,上述跨国公司人士说。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俄方同意在价格方面略作“松动”,但因工程造价高昂而不准备做出较大让步。中方则指出,天然气管道建设可以更便宜些,并提议举行有中国公司参与的竞标活动。同时中国还提出条件,在俄方区段可使用中国工人和设备。
对此,俄气则回复认为,没有必要引入中方资源。
中国供大于求明显
其实,西线天然气项目被推迟,还有中国内部的原因——今年以来中国天然气供大于求就十分明显,本国的天然气都开始降价了,进口的天然气就更无价格优势了。
据了解,为了应对中国进口天然气市场的变化,卡塔尔的长约天然气价格从2008年高位的18美元/百万英国热量单位,跌至目前的9.55美元/百万英国热量单位,“可能还要跌至7美元”。上述跨国公司人士说,而澳大利亚的价格比卡塔尔还低。
但是,中国的天然气需求却很疲软。
中商情报网称,2015上半年,中国天然气产量65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8%;天然气进口量293亿立方米,增长3.5%;天然气消费量906亿立方米,增长2.1%。
“这是2000年后,中国最慢的天然气增长时代。”有中石化专家说。
7月22日,中石化公布,2015年上半年其天然气数据为353.26十亿立方英尺,下降0.43%,而去年同期天然气是354.80十亿立方英尺。
“不是因为中石化的天然气产能不够,而是国内天然气下游需求下降了,因此我们只能被动下降产能。”中石化人士称。
虽然上半年中石油和中海油还没有公布财务报表,但多位专家表示,两家企业的天然气产量也很不好。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考虑降低天然气价格,”上述中石化专家透露,“但是俄气等进口管道天然气的价格是个大麻烦。”
据他透露,国家发改委可能对非居民天然气下浮0.4——1元/立方米,目前正与中石油等企业商量。
据俄《金融市场》网7月15日报道,俄联邦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15年上半年俄石油开采量2.64亿吨,同比增长1.3%。天然气开采量2720亿立方米,同比下降8.3%。因市场需求不足,俄罗斯的天然气产量也不容乐观。
“因此对俄天然气进口方面,中国具有巨大的优势,应该可以通过谈判获得更多的利益。”上述中石化专家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