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拿钱砸特效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唯一出路

来源:时代周报 媒体 作者:宋金波 2015-08-18 14:04:3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拍成电影后,中国科幻电影的春天貌似即将来临。那么,科幻迷及关心中国科幻电影前途的影迷们,欢呼吗?你们真的准备欢呼吗?

放心欢呼好了,不必担心被打脸。中国科幻电影的春天一定会到来,不是来不来的问题,而是来得早或者来得晚的问题。现在看,来得早了一点,可能会出现一些参差不齐的作品,出来的产品,比如孔二狗玩《三体》,可能会玩坏,会比预期的差,会拍成《宇宙黑道二千世纪》。这有什么担心,影视圈还有那么多刻舟求剑的老编剧老导演在,新一轮科幻作品再差也差不过他们嘛。

乐观是建立在坚实基础上的。这个基础,就是钱。国际上科幻电影大潮涌动,方兴未艾,财富效应明显,资本嗅到了商机。

钱不是万能的。除了钱,成就好电影,还有其他因素。但对中国科幻电影来说,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钱。甚至,在当前大背景下,中国电影未来唯一正确的出路,就是用钱砸出令人发指、叹为观止的特效,把中外观众砸晕,砸出一个黄澄澄的中国科幻电影新时代。

中国作家已经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文学与电影有共性。当初遥不可及的诺贝尔文学奖都拿到手了,中国电影也必然有机会得到世界范围的承认。对中国科幻电影前途基于金钱外因素的一切质疑,从此必能迎刃而解。千万不要怀疑这个大趋势,这是不以任何电影人和电影评论家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中国,文学与电影特别是科幻电影最大的不同是,电影已经充分市场化,文学没有。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文学,还可能保持文学的纯粹,变形较少,电影很难。

在一个号称什么都听市场的行当里,拍电影,就是调配资源进行文化产品的制作与销售。这就存在一个“投入-产出-风险”的综合衡量。不少说,投入越少越好,产出越丰厚越好,风险越小越好。从投入-产出上说,好导演好剧本当然都会提高成本,但科幻电影比其他电影还需要一个在中国极其稀缺的资源:“脑洞大开”的能力。这么稀缺的资源,拍出来的电影,却不一定比一个主流社会片、或者一部“抗日神剧”票房更好(遗憾的是,后者同样需要“脑洞大开”,惜乎用错了方向),你是投资方,你会选择向哪个方向投钱呢?

更别说风险了。拍电影需要听的,不仅是市场。“脑洞大开”的科幻电影百无禁忌,这是科幻题材的天生优势:没人可以不被恶搞,没有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不会发生。但越是天马行空,越是不知道会撞死在哪棵树上。既如此,还是先在资金和视觉上过关。这样对市场来说,已经棒棒哒了。

所以,中国科幻电影需要好故事,需要好思想,需要哲学深度……这一切都不错,这些好东西终有一天会来到。问题在于,不是当下。有很多知名的西方科幻电影,都靠故事打天下,特效几乎粗制滥造,成本也极低,比如《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为什么中国电影在没钱的时候没有走这条路呢?一方面是能力问题,即便有这个能力,基于上述原因,资本仍然未必乐意做一件明显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尽管有《大圣归来》等片撑门面,当下中国的科幻领域,不会比其他领域更容易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故事。还有什么说的呢?就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一样自然,有什么比用钱解决问题更舒坦?中国科幻电影必将靠钱砸出未来。要不了三五年,我们就将有机会看到令人眼花缭乱的中国电影特效,并且,就这样看下去,直到我们看得厌烦。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