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企创造中美新能源领域合作佳话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博雅 2015-09-01 20:35:3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中国万向集团子公司万向美国公司是进入美国市场较早并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资企业。在奥巴马政府大力推动美国“制造业回流”之前,这家以汽车零部件销售起家的公司就早已在被称为“铁锈地带”的美国中西部地区稳稳扎根。2013年初,万向美国公司因为收购美国锂离子电池制造商A123系统公司(以下简称A123),让“中国企业收购美国高新技术企业”话题成为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注焦点,也成为中美在新能源领域合作的佳话。近日,记者走进万向美国公司,探访这家中资企业和美国先进电池制造商是如何联手打造全球化时代共赢故事的。

保留了A123拥有约100名科学家的研发部门

马萨诸塞州小城沃尔瑟姆是原A123公司总部所在地,这座小城是北美洲工业革命早期的重镇之一,有着“钟表之城”美誉。万向在收购A123后保留了拥有约100名科学家的研发部门。研发团队在被收购后继续承担着整个电池制造厂“大脑”的功能。

爱德华是A123电池研发化学团队的高级工程师,在沃尔瑟姆工作和生活了近20年。他告诉本报记者,“沃尔瑟姆有着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距麻省理工学院只有不到半个小时车程,研发中心会经常邀请麻省理工学院汽车电池俱乐部的同学来展示项目,我们能看到这个领域最好的学生在研究什么,以及他们对A123有什么想法”。

虽然有着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且得到美国能源部2.49亿美元的支持,A123公司却受到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掣肘,公司运营一度难以为继。杰夫·凯森是一名在A123工作了6年的高层员工。他告诉本报记者,A123破产时,面对众多收购竞争者,A123管理团队看中了万向公司在电动车电池领域的长期战略规划,“这种战略性投入是其它华尔街收购团队不具备的。从三星、LG和松下等世界知名电子公司的经验来看,电池的研发和制造需要有长期投入的雄厚资金实力才能承担。”凯森说。

依靠科技进步保持与行业技术发展前沿并进

中资企业收购美国高新技术公司在美国一度遭到质疑,但由于公司迅速做出战略调整并恢复产能,这些疑虑逐渐消去。“一个重要转折点是2013年10月,在A123被收购的9个月后,万向将其所有的电池制造业务交由A123承担。这是双方建立互信的重要里程碑。”凯森说。

今年6月1日,A123宣布将在未来三年将全球产能翻倍,提高到150万千瓦时,这意味着未来万向将继续在此领域投资扩厂。与任何高科技制造业一样,业内人士用“触目惊心”来形容电池领域技术的日新月异,一个小技术突破就可能带来上亿美元的风险投资。万向在收购A123后作出了一个颇具远见的决定,即把承担产业研发功能的A123实验室的技术资源向社会开放,与20多家前沿电池技术公司建立互利的商业模式,成立一个名为“A123创业技术项目”的行业孵化器,通过向别的企业提供实验设备、测试能力、技术输出、联合开发、委托授权等形式实现。万向美国公司总裁倪频认为,要保持与行业技术发展前沿并进,只能依靠科技进步,这样才能在未来掌握话语权。

在万向美国公司的芝加哥总部,记者看到了美国政府和行业协会颁发给万向美国公司的众多奖杯,它们记录着万向美国公司从1994年创业至今的扎实奋斗历程,其中就有万向收购A123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后,由美国《研发杂志》颁发的2014年全球顶尖100家研发公司的奖杯和底特律一家当地报纸颁发的“最佳创新公司”奖杯。

中美经济互补性为中国对美研发投资提供土壤

倪频告诉记者,从硬性技术角度来说,收购A123锂离子电池制造商确实让美国技术和中国市场进行了有效嫁接,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发展过程中,提高了中国工艺设计能力和产品创新开发能力。倪频将A123“满血复活”的原因归结为中美经济的互补性和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为企业带来的机遇。他表示,中美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和经济结构本身的差异性给企业并购提供了天然土壤。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柯伟林将万向收购A123的成功案例写入哈佛商学院教材。柯伟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应将其看做一个全球化企业。万向在早期的汽车零部件核心业务中就很注重研发,后来通过收购的方式增强其研发力量是一个全球化的企业应该做的事情。”

近年来,中国对美投资的增长,尤其是对美国研究实验室的投资增长引起了美国各界的关注。今年5月由美国荣鼎集团和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共同发布的一份名为《新邻居——由行政片区看中国对美投资》的报告显示,目前有包括万向、百度、长安汽车、华为、联想、苏宁等在内的中资企业在美国有研发业务。报告指出,中企是美国创新和竞争力的贡献者,美国的创新环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人才资源是吸引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研发活动的三大关键因素。

柯伟林指出,中国企业赴美在研发上的直接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他认为中美的研发合作应从大学开始,从创新的最初环节开始,共同培养人才。柯伟林说,今年在华盛顿州由清华大学、华盛顿大学和微软公司合作创建的全球创新学院就是一个好例子。值得指出的是,万向美国公司自奥巴马政府提出“十万强计划”开始就积极参与,自2012年以来已经投入超过525万美元,与芝加哥地区最负盛名的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支持了超过600名美国学生前往中国学习。

未来,收购了美混合动力汽车品牌菲斯克的万向将进军电动汽车制造领域。相比于丰田等世界一流的汽车制造企业,万向在研发的比例上仍有较大差距,但倪频认为,未来10年,政府对清洁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和汽车互联网化所带来的变革,让万向有信心能够在新一轮技术革新中“弯道超车”。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