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元生创投陈杰:医药新政下如何踩准投资高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张晴 2015-09-03 13:08:4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在投资圈里,通常会用从天使轮到ABCD轮、pre-IPO来划分企业发展投资阶段,并最终以并购或上市作为成功标志。但在流程更长、审批节点更多的医疗领域,项目的阶段划分和成功则更有自己不同的行业标准。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正在变成一个医疗投资机构的项目供给库。超过一万名高等专业人才和400余家科技创新企业在此聚集,园区官方主页上不时推送着项目获得融资的消息,而创投数据库IT桔子收录的国内医疗健康领域公司,总共也只有684家。

同样在园区里办公,专注医疗健康投资的元生创投,在项目争夺中颇有先机。目前元生创投所投的15家企业里,有一半来自苏州生物纳米园。这个首期规模5.4亿的人民币基金,在创立一年半的时间里已经投出了接近60%的资金量,目前去年投资的项目回报已超过40%。

项目投资的背后,二者之间还有更深的联系。“苏州生物纳米园是我们的核心出资人,也是基金的发起人之一。一方面苏州生物纳米园很多很好的项目需要有一个基金挖掘,另一方面基金的竞争也很激烈,必须得市场化运作。”元生创投创始合伙人陈杰表示。

曾在泰山投资、德福资本等机构负责生物医药投资的陈杰之所以选择一起发起元生创投,正是考虑到基金背后的平台优势。

除了苏州生物纳米园,元生创投的LP还包括一些苏州本地的地产、民营企业,一些母基金和拥有医疗医药行业的个人。而在研发出产期限相对漫长的医疗健康领域,这只首期运作期限为七年(四年投资期+三年退出期)的新基金,显然需要更独到灵活的退出机制。

关注潜力更大的中早期项目

看好项目后续增值空间,元生创投目前大部分投的是中早期的项目。但不同于互联网领域项目初期的低投入快启动,在医疗投资里,即使是中早期项目,每个案子的规模也并不小。目前元生创投15个项目已投出约3亿,一个项目的投资大约在3000万到5千万人民币之间,部分更早期一些、天使层面的项目投资在1000万到2000万人民币左右。

在投资圈里,通常会用从天使轮到ABCD轮、pre-IPO来划分企业发展投资阶段,并最终以并购或上市作为成功标志。但在流程更长、审批节点更多的医疗领域,项目的阶段划分和成功则更有自己不同的行业标准。

《21世纪》:元生创投对项目阶段有何选择?

陈杰:我们基金的一些定位是投一些中早期的医疗医药项目,也有一些比较少的pre-IPO项目,但大部分还是在研发阶段,药物是临床一期甚至临床前的,医疗器械也在申报临床阶段的。

同时我们也投一部分有技术特点、规模还不大、收入在一个亿左右的企业,这种属于高速成长,以技术带动收入的。现在因为有新三板、战略新兴板这些不要求收入也可以上市的渠道,因此我们不以上市与否作为一个判断,而是关注企业发展的周期。基本上我们投的还是发展中早期阶段的企业,这样它后续的发展速度更快,潜力更高。

《21世纪》:在医疗医药领域,如何去划分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陈杰:医疗医药企业,特别是像药品、医疗器械这些,不像互联网的企业,进入的门槛要高很多。比如做药物的研发,过去往往要十年的时间花10亿美金,现在国内效率高一些,成本低一些,但门槛还是很高。临床前的研究后,要拿到国家的批准上临床,到最后还要有厂方来生产。所以整个的门槛从时间、资源的投入上面比互联网要高。但是它的好处就是,一旦他真的走到最后成功了,因为门槛高,进来跟你竞争的人就会比较少,你就会获得这种相对的利润,回报也非常不错。

医疗项目成功不是单一途径

《21世纪》:在医疗领域,如何定义项目成功与否?

陈杰:在我们这个行业现在成功有很多种定义。最近国家药监局有一些新的政策,在药品的临床申报、许可制度等生产、管理的环节有很多新的措施,解决了过去十几年一直没能解决的问题。这样,就会让项目成功有多种的方式方法,不一定是最终公司上市或者是药品上市才算成功。

原来有一种成功的方式是转让,比如药物研发到一期临床,然后转让给其他公司,那么后期的生产、销售产生的利润可能就享受不到了。现在的最新政策允许药物研发机构授权给另一家企业生产,那么一个药物研发团队只要取得新药的证书就算是一种成功,而不再需要生产批件,中国有很多有生产能力的企业可以选择去授权。销售也一样,可以找另一家企业来负责,在中国这会是一个新的模式。

《21世纪》:医疗项目周期长,但本身元生基金的期限也不是非常长,元生创投在退出上是否来得及?

陈杰:其实对投资者来说也是一样,项目成功的方式有多种,投资者退出的方式也有很多种。第一种是,项目做完研发之后,可以转让给其他企业,在此过程中如果对于前期投资有一个很高的溢价,那么就可以退出。第二种是,药物的研发在国外都是不断地投入的,一期临床投一轮、二期临床投一轮、三期临床投一轮……不断地进入,那在这样的过程中,只要溢价空间够我们也可以把股份转给下一轮投资者。第三就是创业板、新三板、战略新兴板等挂牌退出。

从时间上说,我们在选择项目的时候,有些项目会在临床前去投,这样就不需要十年时间来研发,可能就五到六年整个走完,而价值能得一个满意的体现,这时候回报可能就是几十倍了。其他在临床一期、临床二期的时候投,时间也不会那么长。另外医疗器械和现在最新的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这方面项目的时间就会短很多,因为他做研发做临床的时间相对短,所以我们也会有一些布局。偶尔我们会投几个比较早期的,还没能确定候选药物的,这种一旦他做到确定药物了,或者上了临床,那么这个项目的估值就已翻了5倍、10倍。

关注技术降低风险

准备明年募集第二期基金,陈杰对元生创投的回报预期非常乐观。元生此前投资的做前列腺癌的苏州开拓药业刚刚获得了一轮一千万美元投资,比起上一轮已经有一个理想的增幅,另一个项目博瑞生物也刚完成了一轮两千多万美金的融资。做糖尿病长效药的派格生物,已经获得了不错的一期临床数字,很多资本正在谈下一轮的募集。此外,元生还和腾讯、复星一起投了一家美国的移动医疗器械公司Scanadu,他们的产品是一个小小的医疗设备,放在额头上面15秒钟,手机就会知道你的血压、心跳、血氧饱和度、体温等等,然后就可以传送给医生。“下一步已经在中国设立了一个公司,我们投资方会帮助这个公司打开中国业务,相信中国的消费者也会很喜欢这么一个很酷的东西。”陈杰说。

《21世纪》:现在基金测算的回报情况是什么样的?

陈杰:我们的基金是2013年刚刚成立的,现在是第一期,目前大部分的项目是在2014年投入的。我们做过一个测算,已经有下一轮的项目就按新估值,没有到下一轮的就按照原价,我们一年的回报现在是超过了40%,现在毕竟已经投了60%了,所以整个基金大概的回报我们已经初步有一些判断,我们觉得在4到5年的时间里做到4到5倍问题不大。医疗项目不像一些互联网的项目有什么几百倍的回报,但是我们比较稳,成功率比较高。

《21世纪》:在具体项目的类型上,哪些领域会投得更多?

陈杰:在医药这块我们会选择一些叫做“me too, me better”的项目。针对国外的一个最新的靶点、药物,可能跨国药企已经验证了这个药物,中国的海归团队或创业团队,在这之上做一些改进和改动,失败的风险就不是那么大。这类药物一方面是创新的,将来有很多市场的优势,同时临床失败的风险比较小。因此不管是从临床角度还是资本市场角度,大家都看好这个领域,所以该领域我们也做了比较多的布局,现在已经投了三个项目,差不多加起来8000万。

在医疗器械领域我们的策略也类似,选择门槛比较高的进口替代。比如说像生物瓣膜,现在中国的企业有一些很老的,但是质量并不好的产品,我们现在就在看有没有国产企业能做到跟国际的跨国公司的水平一样,这种将来在国家招标、政策里都会有倾斜。

还有我们基金的另一个布局就是基因测序的临床运用,现在所谓的精确医疗,这个在美国已经从政府到创业公司都在进行,已有一定的气侯。我们布局得比较早,现在的几个项目例如admera和苏州健路也是得到了资本界热捧。

《21世纪》:元生关注的都是热门项目,在吸引标的过程中,相比其他医疗健康基金,元生创投的优势何在?

陈杰:我们的特点就是立足于苏州的生物纳米园,依托生物纳米园作为一个平台,然后在全国和世界范围内接触到最好的项目来投资。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在全国、全世界看项目,看到好的项目也会介绍一些到生物纳米园去。今年苏州生物纳米园拟引进的几个项目,都是通过我们这边的介绍过去的。

投资新药研发的春天来了

《21世纪》:近期国家在医疗领域有哪些新政策值得关注?对医疗投资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陈杰:国家确实很重视医疗医药行业的发展,国家药监局就在最近两个星期宣布了一些新的政策,特别是在新药研发、仿制药审批等领域。

一个是会加快我们特需的、重大疾病的药物审批。比如说像癌症的药,原来都要申请临床批件,等待的时间平均要15到18个月,现在国家作出了重大改变,癌症药申请临床批件实行备案制,向美国药监局去看齐。现在只要给国家药监局提出申请,在60天的时间里国家药监局没有异议,就可以开始上临床了,完全按照美国的方式来做,就会大大缩短时间。另外对于一些国家认为重大疾病的创新药还会设立绿色通道,这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机会,对于我们这样的投中早期的项目的基金,投资回报期就会缩短,资金的效率会提高。

包括医药的许可证制度,允许研发和最后的生产可以不是同一家企业,那么医药研发企业就没有必要再去建一个厂、资源就不会再重复和浪费,对我们投资的效率也是很大提升。这两个政策,对于我们医药投资来说相当于新的一个春天来了。

《21世纪》:新政策之下,对于具体项目来说机会在哪里?

陈杰:对新药研发是一个利好,但是对有些细分市场也是有利空的地方。比如原来国家有专门的一块仿制药,但将来国家可能对3.1类就不怎么主张和鼓励,对原来一些专门做3.1类的仿制药的企业会有一些冲击。另外此前对仿制药的审批一方面积压了很多,另一方面原来审批缺乏一些标准,现在新的这个政策要求要做生物等效性等试验才能上市。这个对一些技术水平高的仿制药企业会有好处,它可以加快审评,另外也可以加快上市。但是对于达不到这个质量标准的企业,即使之前批件上市了,现在也可以收回去,那么对质量水平差、研发能力弱的企业就会带来很大的冲击,会淘汰很大一批水平差的仿制药企业。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原来有的投资基金,会投一些水平不一定高但是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在这种新的政策下,也会对他们的这种投入模式产生很大的冲击,必须调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