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9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CPI同比上涨2%。这个数据令人有些意外,它比7月的涨幅扩大了0.4个百分点,创下去年9月以来的新高。这不禁令人担心未来通胀压力会上升。
就今年的走势来说,通胀的压力不会太大,余下的4个月,CPI同比涨幅还很有可能超过2%,但超过3%的可能性不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CPI涨幅3%左右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但考虑来年的情况,CPI涨幅创新高则预示着,通胀压力不容轻视,可能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考量因素。
正如专家分析的那样,8月CPI涨幅意外走高主要是由于猪肉、鲜菜的价格大幅上涨,二者分别影响CPI上涨约0.59和0.46个百分点。而猪肉、鲜菜价格大幅上涨具有偶然性、季节性、周期性的特征,并不是可持续性的。所以,有人认为,通胀压力并没有上升的迹象,反而需要担忧通缩。
但反过来考虑,去年和今年通胀率比较低,主要也是受到了食品价格周期性的影响。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具有比较强的周期性,波动幅度非常大,某些时期的涨幅超过10%,某些时期又是低增长甚至负增长。从去年到今年,食品价格的涨幅在多数月份低于4%,这是CPI涨幅在这段时间维持较低水平的重要原因。
这两个月猪肉、鲜菜价格大幅上涨,非常有可能预示着,食品价格波动将进入快速上涨的周期,那么,我们明年就可能要面对较大的通胀压力。这种情况在2010年就发生过。2009年,由于食品价格在6个月都是负增长,全年CPI涨幅为-0.7。但是,2010年,食品价格进入上涨周期,带动CPI涨幅上升至3.3%,致使当年的价格调控目标没能完成。
食品价格上涨加速,就能带动CPI涨幅创新高,恰好说明物价稳定的基础还不稳固。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CPI涨幅并不低,2014年全年为1.6%,今年前8月为1.5%。能源价格下降为今年的CPI低涨幅也做了很大贡献,但它明年就难以起到抑制CPI上涨的作用了,今年原油价格很多时候低于每桶50美元,明年再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另外,今年居住价格指数的涨幅一直低于1%,是近年最低水平,明年也可能有所上升。
现在我国的通胀形势与美国相似,都是PPI负增长,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CPI涨幅接近2%。美国的通胀控制目标是2%,因此美联储正在考虑加息。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与美国不同,可以容忍更高一些的通胀率。但2%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较高水平,超过这个水平,我们就应该有所警惕。
对于货币政策来说,如果CPI涨幅超过2%,宽松的空间就会变得很有限。目前一年期存款的基准利率是1.75%,如果CPI涨幅再走高,我们可能又会看到负利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