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市场流动性的逐渐趋弱以及市场环境的持续恶化,不少市场人士,也开始呼吁重启“T+0”的交易制度,以促进市场的交投情绪,进而达到提升市场资金利用率的目标。
然而,在市场加快“去杠杆化”的同时,实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打击了市场中的投机行为,以让市场逐步回归理性。显然,在市场打击投机的过程中,却鼓励“T+0”交易制度的重启,这也似乎并不大符合时下管理层呼吁市场理性投资的现状。
谈及“T+0”,实则对于老股民来说,也是一种非常熟悉的交易制度了。事实上,早在1992年5月,上交所就开始实行了“T+0”的交易制度,而深交所也紧跟随后,逐渐落实“T+0”的交易模式。然而,好景不长,因当时市场投机氛围的过度浓厚,“T+0”交易制度也仅仅在A股市场中实行了三年的时间,而不得不被迫暂停实行。因此,在随后的时间内,A股市场也一直沿用着“T+1”的交易制度。
显然,对于“T+0”交易制度的放开,实则也会引起管理层的高度忧虑。
一方面,因A股市场基本上是以散户为主导,而机构投资者的整体占比却不到25%,由此也急剧加大了市场的投机色彩,而“T+0”交易制度的实行,必然会再度引发市场过度投机的行为,进而打乱了市场的运行节奏;另一方面,则因有之前失败的经验教训,历届管理层也不敢随意放开“T+0”交易制度。显然,在中国股市中,几乎离不开“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状况。退一步来说,管理层宁愿采取适度谨慎的管理策略,也不愿意放胆尝试,而背后需要承担的责任也是相当巨大的。
由此可见,虽然中国股市已经发展了二十余年的时间,而目前距离“T+0”交易制度的暂停也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了,但是鉴于A股市场高度的投机性,管理层仍然不敢轻易重启“T+0”交易制度。
实际上,与20年前的市场环境相比,目前A股市场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市场总规模的变化。20年前,A股市场的总规模很小,而参与者也不多,而市场日均交易量也是少得可怜。然而,20年后,A股市场总规模却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其中市场总市值接近40万亿,而参与者也多达上亿户。
显然,面对市场总规模的迅猛崛起,我们已经不能再用原来的思维方式来判断当前市场的发展形势。因此,在提振市场等方面上,确实也需要动用更多灵活的手段。
对此,在刺激市场流动性以及市场交投方面,除了之前动用高杠杆工具来刺激市场之外,“T+0”交易制度也是一种不错的刺激举措。
再者,与20年前相比,A股市场的“玩法”已经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其中,自2010年以来,A股市场不仅迎来了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而且还逐步推出了转融券、期权等工具。然而,就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国式熔断机制的落地,实则也将会深刻改变中国股市的“玩法”。
值得注意的是,因当时市场交易制度的设计不尽合理,由此加剧了机构与散户之间的交易矛盾。其中,在股指期货中,期现交易制度的不对称性,实则也加大了普通散户的操作难度。至于拥有资金优势、信息优势以及技术优势的大资金、大机构,则不再局限于单向做多的盈利模式,进而可以借助套期保值等功能实现灵活操作,回避市场单边下跌的系统性风险。
显然,因“T+1”交易制度的长期存在,而在市场处于单边非理性下跌的过程中,普通散户也无法获得了交易纠错的机会。由此一来,实则也进一步加大了散户的持股风险,提升了整体的操作难度。
除此以外,在即将出台的熔断机制模式下,实则也进一步突出“T+1”交易制度的弊病。
至此,在市场处于非理性的下跌过程中,若市场继续沿用原有的交易制度,则随着中国式熔断机制的落地,或将会促使市场中本已强大的下跌动能无法得到释放,而空方的做空成本也或将得到一定的降低。由此一来,实则也会缩短了市场见底的时间,而期间,若散户持有的股票连续遭遇大幅下挫的行情,则散户的持股风险也将会大大增加。
笔者认为,“T+0”交易制度的放开,曾经让中国股市承受了巨大的冲击。但是,正因为那一次的冲击影响,实则也大大拖延了中国股市交易制度改革的进程。显然,面对时下的市场环境,我们并不能够再以旧思维来衡量“T+0”交易制度所带来的弊病。或许,在时下期现交易制度不对称以及市场“玩法”逐渐改变的大环境下,适度放开“T+0”交易制度,或逐渐试点“T+0”交易制度,将更能够适应当前中国股市的运行发展。
不过,笔者认为,面对时下相当疲软的市场环境,仅仅适度放开“T+0”交易制度,还是不够的。除此以外,还得需要进一步提升A股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占比以及完善普通投资的风险对冲方式。与此同时,仍需继续大幅提高市场的违法违规成本和强化市场的监管模式等。这样一来,才能够从本质上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而逐步修复市场的投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