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6月份开始的股市波动,以及8月份因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改革引起的汇率波动,已经引起人们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尤其是随着美国经济数据的好转,更加加剧了人们在这方面的看法,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央行日前宣布,将扩大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增加合格质押品范围,可以说,这是央行又祭出的一记重大流动性管理工具,因而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实际上就是指商业银行可以用已经放出去的信贷资产,质押给央行,从而获得新的资金。这个政策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很大部分原因是有人讲之解读为中国版QE,将会使流动性巨量增加。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实际上,这只是央行正式地把这个货币工具拿了出来,但是到底要怎么用,用多少,现在还没有明确。
但是,这个工具本身具有重大意义。今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消费、出口以及投资三驾马车增速下降非常明显,实体经济发展比较困难,企业负债率比较高。今年以来,央行已经进行了三次降准,四次降息,但是实际效果并没有预期那么明显。
从金融企业来说,也存在惜贷现象。由于政府对银行等金融企业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地方银行,大量资金投资到政府相关的项目中,所以很多银行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三农、中小企业或者高科技企业中,而这些企业恰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最近有媒体报道,地方债置换进度并不理想,目前中央政府一共批准了3.2万亿元额度,但实际上只完成了2万亿元左右,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银行高收益的资产配置渠道不多,信贷投放选择面窄,这些都制约了银行获得资金流动性的动力。所以,即使继续降准降息,边际效应逐渐降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目效果并不明显。
此时,将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这个工具拿出来,可以达到多个目标。首先,进一步完善了流动性管理的手段。世界经济形势并不明朗,国际资本的流动越来越剧烈,对新兴经济体的冲击也越来越大。所以要从管理流动性长远角度,丰富货币工具,以防万一,当这种冲击来临的时候,可以有效避免对国内造成过度影响。
其次,可以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盘活银行资产。今年我国的进出口额同比下降比较大,尤其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比较大,外汇占款下降比较快,为了保证经济能够在合理的速度上发展,央行必须提供相对稳定的货币供应。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可以帮助商业银行获得更多资金,另外,由于央行是通过抵押提供了流动性,也可避免道德上的风险。
同时,这个工具还有针对性,为定向宽松支持三农、中小企业等领域发展提供了新方式。从去年以来,央行就通过SLF、SLO、PSL等新工具,为中小银行定向注入数百亿元人民币,力求避免全面降准、降息,致力于结构优化。该工具也有这样的功能,虽然,央行还没有公布该工具如何使用,但是,很明显,央行可以通过对商业银行的选择、对信贷资产类别的选择以及根据不同信贷资产定义不同的质押率,从而引导银行将资金投向国家需要发展的领域。
另外,随着流动性增加,以及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加强,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对股市也是很大的利好,从这几天股市的反应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综上可以看出,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是央行推出的又一个重磅流动性管理工具,它可以更精准地刺激相关行业的发展。但是,到底能够释放多少流动性,开关掌握在央行手里,这也为年底前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供了动力,也为外界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提供了更大信心支持。
当然,要想让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这个工具发挥更大的效率,信贷资产的鉴定评级非常重要,必须甄别哪些是合格的质押品。所以,这也是很多专家学者认为该工具并不一定大幅增加流动性的原因。
该工具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降准的作用,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但是,并不能取代降准降息。截至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在7%左右,但是相当多的企业融资成本高于7%,有的甚至高于10%,融资成本总体偏高。加上最新公布的9月份CPI为1.6%,比8月份下降0.4个百分点,通缩风险仍然存在,我国还是有进一步降准降息的空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