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互联网金融 - 热点关注 - 正文

告别IOE集中式架构 金融机构争上“云”端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高翔 2015-10-20 13:05:3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IT设备采购和运维成本高昂?传统的集中式架构无法支撑一款爆品的海量并发交易?花大价钱采购的设备在平日却被闲置,形成冗余?

关于IT系统,蚂蚁金服给到金融机构的解决方案是:忘掉IBM小型机,忘掉Oracle数据库,忘掉EMC或戴尔的储存设备,将系统迁移上云。

相比传统的IOE架构,云计算的优点是低成本,弹性计算,按需取用,金融机构无需自购设备和自建机房,也不用雇专人维护,在IT系统方面实现“拎包入住”。

传统的IOE集中式架构并无“原罪”,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理性选择,但移动互联技术能够触达海量客户,分布式的IT架构更适应海量、小额、高频的交易特点,银行IT系统上云、引入分布式计算架构越来越成为行业共识。

蚂蚁率先去IOE

10月16日,蚂蚁金服宣布推出蚂蚁金融云,这是专门面向金融行业的云计算服务。通俗地说,金融机构可在2周内,快速地搭建起一个自己的“支付宝”。

蚂蚁金服CTO程立表示,这是将蚂蚁金服过去近十年沉淀下来的工具和技术方法向金融机构开放,希望IT技术不要成为金融机构业务创新的短板。

曾经,淘宝和支付宝是IBM、Oracle等国外IT厂商在中国的标杆用户。但随着业务量的激增,IT系统在可见的未来将不堪重负。蚂蚁金服开始了摆脱传统IT架构的束缚、去IOE、上云的历程。

拥有阿里最大Oracle数据库的淘宝率先实现去“IOE”。支付宝曾经保留了阿里最后一台IBM小型机,在2012年“双十一”时的峰值处理能力是3800笔每秒,但仍有许多买家在选好宝贝后卡在了支付环节。阿里内部下定决心要将这台机器下线。

2013年年中,阿里集团最后一台IBM小机在支付宝下线。完成了去小型机和高端存储后,2013年的“双11”支付宝的支付能力峰值达到了1.5万笔每秒,单日完成手机支付4518万笔,创下了当时的全球纪录。

到了2014年,支付宝的“云支付”架构封顶,由此形成了“云计算+蚂蚁金服中间件+阿里数据库”的结构。阿里自主研发的OceanBase数据库在核心交易系统上线并承担“双十一”流量。在2014年的“双十一”,支付宝的峰值处理能力达到了3.85万笔每秒,每日可支撑10亿笔以上的超大日支付处理能力。

对于蚂蚁金服的“去IOE”历程,程立回忆说这是不得不做的选择,传统系统根本无法支撑“双十一”的海量交易。

在新技术的支撑下,阿里小贷也实现了基于海量数据的自动授信决策,形成了“310”贷款模式,即3分钟申请、1秒放款、全过程0人工干预。

今年“双十一”即将来临。记者了解到,在最新的仿真测试中,支付宝的支付峰值处理能力已能轻松应对6万笔每秒的并发量,远超国内任何一家银行。

银证保业务验证云计算

与淘宝、支付宝类似,传统金融机构也遭遇了甜蜜的烦恼:业务量和客户数激增,传统的IT系统却无法支撑。

产品推出仅10天,用户数超100万。又过5天,用户数超250万。为应对业务指数级的增长,3年的IT预算在几个月内用完。如果继续扩容原有IT系统,公司将要面临入不敷出的窘境。

这样的情形于2013年年中发生在天弘基金身上。天弘基金信息技术总监韩海潮回忆说:“当时的IT系统能支撑的峰值是1000万客户。客户数还在猛增,‘双十一’也即将到来,每天的清算需要耗费8小时,员工通宵工作都无法下班。权衡之后,我们决定上‘云’。”

2013年9月26日,余额宝云直销系统上线,成为国内首只入“云”基金。系统上云后,交易并发峰值达到了5000笔每秒,单日交易的峰值能达到3亿笔。

韩海潮认为,上“云”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购买服务器,省钱,初期的投入成本大幅降低,后续如空调、电力和人力等运维成本也可以免去。实现了弹性计算,可在“双十一”前灵活扩容,避免平日业务量不多时系统的冗余。以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为例,余额宝共有1.5亿笔交易,在10月8日当天仅用2个多小时便完成清算。

浙江网商银行获批成为首批试点民营银行之一时,阿里员工欣喜不已,技术部门却面临难题。传统IOE架构无法支撑海量业务,但国内此前也没有银行完全去IOE的先例。2014年9月,银监会印发39号文,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安全可控信息技术的应用到2019年达到不低于75%的程度。

最终,网商银行成为国内第一家完全跑在“云”上的银行。网商银行CIO唐家才表示,相比自建系统,上“云”能节省70%到80%的投入。

已有保险、券商、小贷公司在“云”上整体入驻,部分机构已将核心在内的所有系统都部署在“云”上。

程立对记者表示,云计算不仅支撑了淘宝和支付宝的业务,在过去几年还经过了银行、保险、证券业务的验证,这说明云计算是能否达到金融级别的,这也是蚂蚁金服将云计算对外输出的底气所在。

业界监管共商行业标准

在上市后的首份财报中,马云直言阿里巴巴的业务范围绝非狭义的电子商务,而是为未来中国的商业提供基础设置,如云计算、物流、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等。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关联公司,蚂蚁金服计划向新金融、乃至整个金融业提供基础设施,而金融云便是其拳头产品。

但金融行业事关客户资金安全和国计民生,甚至关乎国家安全,有其特殊性,再加上严格的行业监管,部分金融机构也有顾虑,对新事物的认知也有一个过程。

在10月14日的云栖大会上,央行科技司信息安全管理处副处长吴金海表示,我国目前有云服务的标准规范体系,国际上也有云计算的相应标准,但金融行业的云服务标准,还需有经验的用户和云服务商一起参与讨论和建设,并持续改进。

2014年7月,银监会引发了《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非驻场集中式外包风险管理的通知》(187号文),对银行以租用设施或购买服务资源的方式获得基础设置和信息系统进行规范。外包服务商,分为银行类机构和社会类机构两类。

阿里云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徐敏对上证报记者表示,187号文更大程度上适用于兴业银行的“银银平台”模式,对于金融云服务来说是一个过渡性质的安排,行业标准还有待业界和监管机构共同探讨。目前,监管机构也在进行密集的调研。

银行业务的复杂性和涉众性,都注定了上“云”不会一蹴而就。目前,一些银行业机构正在就核心系统上“云”与蚂蚁金融云洽谈。程立表示:“我们也建议银行先将一些具有互联网属性的业务或外围的业务上云,核心系统先不要上,因为上‘云’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业务和理念上的问题。”

之所以产生热议和逐步被行业接纳,是因为金融云不仅仅是IT问题。金融机构上“云”后,不同机构将不同维度的数据融合在一起。交汇之处,往往是创新业务迸发的地方。

中泰证券(原齐鲁证券)网络金融部总经理李肇嘉认为,以信用业务为例,券商往往只掌握客户的交易数据,但蚂蚁金服拥有海量客户的行为数据,这就为给不同客户的个性化授信提供了可能。

程立表示:“传统的观念是技术支撑业务,即业务部门提需求,技术部门被动地去满足。但我们希望技术能作为推进器,通过技术的革新去推进业务创新,让以往不敢想象的业务成为现实,让技术去扩展商业边界。”

央行金融信息化研究所所长李晓枫认为,银行IT上“云”、引入分布式计算架构已成为行业内共识。目前监管机构就银行业务是否可以采用第三方公有云的服务模式仍举棋不定,业界可以先行抱团取暖、成立联盟。对银行来说,外围渠道类业务云化应用可以先做起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