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于10月25日举行了总统大选。据统计,执政联盟“胜利阵线”候选人肖利获得约37%的选票,反对派“变革”竞选联盟候选人马克里得票约35%。由于候选人得票接近,根据阿根廷选举法,肖利和马克里将进入第二轮投票角逐。
正义党是阿根廷第一大政党,其领导的执政联盟“胜利阵线”已经连续执政12年,政治根基深厚。“变革”竞选联盟候选人马克里代表中右翼力量,主张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他在担任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长期间政绩良好,在城市中产阶级中具有较高声望。
本世纪初,拉美出现一波向左转的政治潮流,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秘鲁等拉美国家左翼政党纷纷上台。目前,虽然拉美多数国家仍由中左翼党派执政,但从最近两年拉美一些国家的选举形势看,中左翼势力在过去十几年里享有的政治优势在削弱,想要在大选中击败反对派已非易事,传统的政治格局有所改变。
在2007年和2011年的两次大选中,代表正义党参选的克里斯蒂娜都是在第一轮选举时即大幅领先对手,直接当选。今昔对比,不难看出正义党的支持率明显下降,选民大量流失。
与此类似,在2014年的巴西大选中,左翼的巴西劳工党候选人罗塞夫在第二轮投票中仅以51%对48%的微弱优势击败对手,艰难连任。回顾2002年大选时,巴西劳工党候选人卢拉领先对手22个百分点,轻松取胜。巨大的反差,清晰地反映出巴西政治生态和民众意愿的变化。
拉美左翼政党当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考验。这其中,既有外部因素影响,也有内部因素使然。
外部因素主要是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拉美国家普遍依赖初级产品出口,委内瑞拉的石油、巴西的铁矿石、阿根廷的大豆、智利的铜,都是本国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在过去十几年里经历了一个过山车式的巨幅震荡周期。从2002年前后开始大幅上涨,到2011年达到顶峰。在这一上升周期中,许多拉美国家外汇收入连年增长,政府财政普遍富裕。但2011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纷纷陷入经济下滑、外汇流失、通胀严重的困境,社会不满情绪上升。
内部因素主要是政策失误和官员腐败。一些拉美国家政府在过去十几年较为有利的经济环境下,政策上重福利、轻投资,社会福利性开支较大,生产性投资偏少。在出口收入较好的时期,政府有能力负担福利开支。但随着初级产品出口收入下滑,福利支出日益成为政府难以承受之重。另外,在巴西、阿根廷等国,不少政府和国企要员频繁传出腐败丑闻,严重影响到选民的支持率。
巴西、阿根廷等中左翼执政党近期在选举中遭遇的“险情”,正是选民不满情绪的反映。能否在满足选民现实诉求和追求国家长远发展之间找到平衡,成为拉美执政党未来面临的一大挑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