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汽车电子增速加大 带动传感器与芯片市场

来源:慧聪网 2015-11-24 16:44:0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随着车联网与新能源汽车等概念不断普及,汽车逐渐改变原有的功能,汽车电子也相应发展变化。据数据分析,我国汽车电子市场2015年的增速为13.02%,未来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00亿元。

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通讯娱乐类汽车电子产品将得到广泛应用;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保障汽车安全的电子产品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安全控制系统、碰撞预警系统也将有很大市场。传感器与芯片技术一直是汽车安全与娱乐领域的幕后英雄。汽车电子市场的发展,也将带动传感器与芯片产业市场。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5年9月,汽车产销量比上月较快增长,产量同比降幅趋缓,销量呈小幅增长。1-9月,与上年同期相比,汽车产量略有下降,销量基本持平。1-9月,汽车产销1709.16万辆和1705.65万辆,产量同比下降0.82%,销量增长0.31%。其中乘用车产销1460.63万辆和1454.78万辆,同比增长1.49%和2.75%;商用车产销248.53万辆和250.87万辆,同比下降12.48%和11.83%。

对于我国汽车领域发展现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表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大国,从2009年至今,我国汽车产销规模稳居世界首位,产品比例结构与国际成熟汽车市场趋同。节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汽车领域发展重点,建立“互联网 +”的汽车技术众创模式,最终目标是实现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中国汽车强国。

由于能源紧缺,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从2009年起持续增长,从当时的51%增长到目前已近60%,减少汽车的石油消耗已经成为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低碳化已经成为汽车领域发展的重大需求。我国汽车碳排放份额虽不高,但总量大,增长快,必须依靠低碳技术实现碳排放控制。

此外,信息化和智能化是工业革命4.0时代汽车领域发展的重大需求。发展智能汽车制造、推动传统汽车行业向智能化、互联化转型升级,是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协同式智能车辆控制可以实现汽车产品的信息化与智能化,通过基于网络的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可以实现汽车制造体系的信息化与智能化,通过协同式智能交通管理与信息服务可以实现汽车出行的信息化与智能化。

中国虽然千人汽车保有水平还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单车道路资源占有量已高于世界水平。安全五星汽车比例和主动安全装置配备率的提升反映出用户对安全舒适汽车产品的强烈需求。

在节能汽车方面,节油内燃动力乘用车、混合动力乘用车、节能柴油商用车、混合动力商用车、替代燃料汽车等是重点产品。高效内燃机、电子控制系统、混合动力电机/电池/专用发动机等是关键零部件。整车集成技术、动力技术、传动技术、轻量化技术、低阻力技术等是关键共性技术。预计到2020年,乘用车新车整体油耗降至5L/100km,商用车新车油耗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乘用车新车整体油耗拟降至4L/100km,商用车油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30年,乘用车新车整体油耗拟降至3.2L/100km,商用车油耗达国际领先。

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基于网联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驾驶辅助级智能汽车、部分或高度自动驾驶级智能汽车、完全自主驾驶级智能汽车、智慧出行用车是重点产品。车载光学系统、车载雷达系统、高精定位系统、车载互联终端、集成控制系统等是关键零部件。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车辆协同控制技术、数据安全及平台软件、人机交互与共驾技术、基础设施与技术法规是关键共性技术。

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主要是建立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共性基础技术研究院和创新中心,支持关键零部件企业发展;制定并实施中国版先进智能驾驶辅助和V2X的国家规划,制定出台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智能交通网络、智能电网及智慧城市的协同共建机制,滚动更新多领域联动的中国版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创新发展规划;设立智能网联汽车专项资金,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开发和产业推广;制定出台国家层面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载环境感知传感器、网络通讯、网络安全及信息服务等技术标准;完善智能汽车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体系,建立新型智能网联汽车共享商业化运行模式,完善配套管理机制;完善企业考评机制,对智能网联转型发展突出的企业给予政策与税费支持。

预计到2030年,通过车辆相关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普通道路的交通效率提高80%,交通事故数减少80%,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少90%,汽车二氧化碳排放大约减少20%。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