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互联网金融 - 投资攻略 - 正文

P2P大洗牌 金融大咖热议2016互联网金融走势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15年底,网络借贷行业跑路频发,P2P行业“资本寒冬”的说法甚嚣尘上。网络借贷行业是正在遭遇“倒闭潮”?2016年互联网金融发展将是怎样的趋势?近日,由南财大中国区域金融研究中心、金票通联合主办的2016年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预测论坛在宁举办。网贷专家和大咖纵论P2P新趋势。与会专家认为,2016年的P2P行业仍将行驶在快车道,不过,行业将进入“分化年”,一批没有品牌、技术优势的公司将就此沉沦,而市场寡头也将诞生,垄断80%以上的网贷市场。在“分化年”背景下,市民选择尤其需要谨慎,擦亮眼睛选好平台是关键。

P2P 高成长、高跑路 15.7万投资人身陷风险

“虽然P2P行业规模保持成倍增长,态势良好。”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岷峰以“2016年互联网金融将在春天里负重前行”为演讲主题,他直言不讳地说,“但行业洗牌之后,很可能出现极少数寡头瓜分80%以上网贷市场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带来小平台的生存危机。

陆博士指出,P2P行业规模进一步疯狂增长。2015年11月P2P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达到了1331.24亿元,历史累计成交量已达到12314.73亿元,预计到2020年P2P行业累计规模将在9万亿-10万亿,成为小微企业资金重要供应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高成长、跑路现象也不断出现,正影响着不少百姓的“钱袋子”。陆博士说,今年以来,跑路、提现困难等问题平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15.7万投资者面临本息难保的窘境,涉及的资金高达82.7亿元,无论是受损投资人还是涉及的资金,都较2014年、2013年成倍增长。

陆博士说,随着P2P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落地,将引发蝴蝶效应,资质水平不足、风控能力缺失、资本实力不够、产品单一的中小平台企业将走向末路。由于经济仍处调整期,借款企业经营状况与还款能力堪忧,加上早期过快发展带来的滞后性风险,区域性的P2P平台逾期、坏账或将集中爆发。

2016年进入“分化年”

中国互联网金融呈七大趋势

陆岷峰指出,眼下互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成了首要问题。他预测,互联网金融将从同质化竞争过渡到垂直化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跨界合作不断加深,绿色互联网金融亦将受到大力扶持。另外,政府会通过优化互联网金融的外部环境,为互金行业的长足发展打好人才基础,使互联网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陆岷峰还预测了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七大趋势:

走势一:实体经济中低速增长成新常态,互联网金融高速增长成新常态,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同向发展,但背离度进一步加大。

走势二:互联网金融系统性监管政策继续出台,密集的政策进一步利好行业的健康发展,约束不良现象的产生,互联网金融驶入发展中的快车道。

走势三:P2P行业继续疯狂地成长,累计规模将过二万亿以上,成为解决小微企业资金重要供应商,但行业整合会进一步加剧,企业间规模差异化进一步加剧,风险暴露进一步加剧,但不影响其行业的成长性。

走势四:互联网金融各种业态构成将进一步均衡增长,发展较迟缓的众筹、互联网信托等将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将渗透到各个行业、企业,对接效果更加明显,共同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成长。

走势五: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进一步多样化,创新体现了互联网金融的生命力,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创新、创造力度进一步加大,人才争夺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竞争的新动力。

走势六:政府将互联网金融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发展有了寄生的区域环境,区域性互联网金融企业龙头进一步构成。

走势七: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东部辐射作用不断增强,企业布局有望向中、西部转移。

行业要可持续发展

核心在自律与监管

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区域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闫海峰教授谈到,从供给端和需求端来看,互联网金融的诞生都是一个创新。由于传统正规金融监管门槛高,有前景、正规发展的中小微企业很难满足银行贷款的条件,部分“僵尸企业”又大量占有着银行贷款资源,使得传统金融模式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有限。而互联网金融则弥补了正规金融的不足,可以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通过平台便捷地拿到启动或应急资金,同时,互联网金融也倒逼银行等传统金融改革创新。

闫海峰提醒,风险控制和监管是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他认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全过程、立体化,包括预警机制在内的风险管理体系。“风控评价应该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考核部门、员工的一项指标。”闫海峰谈到,业绩的考评不能只单看融资量有多高,更应注意对风险的把控与防范力度。

金票通董事长孙强就自身的运营分享了风控经验,他表示,金票通首先以金融强大的票据资产端作为后盾,接下来,将保持在原有的票据与核心企业供应链融资项目稳步运行的前提下,尝试开拓新产品,抓紧风险控制不放松,做好合规合法经营,坚决不触碰红线。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