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的四川眉山市丹棱县人苏建伦20多年前从“一个人、一台车床”起家,成为一家“亿元产值、千万税收”的机械企业“掌门人”,产品远销欧美、日韩和南非。他说:“一路走来,靠的就是创新。”
四川是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直面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当地以创新驱动提升内生动力,以开放合作拓宽转型发展空间。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四川GDP增速为8%,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专家预计,四川GDP总量今年有望突破3万亿元。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
苏建伦是四川瑞迪佳源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这家企业主要生产胀套、同步带轮、同步轮棒等,产品主要用于重型载荷下机械联结部件,钻铣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
以前,每台钻铣床都需配备一名操作工人,企业人工成本很高。现在通过科技创新,钻铣床由计算机自动控制,操作15台钻铣床只需2名工人,生产规模扩大了,人工成本却降了下来。
创新驱动,是四川省经济发展“逆势飘红”的关键。近年来,四川通过制定成长型产业技术路线图、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建立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科技创新孵化平台等,大幅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科技对四川经济支撑引领作用已大幅提升。”四川省科技厅厅长刘东说,今年,科技进步对四川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50%。
“两创”热潮让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数量“井喷”
1991年出生的谢福林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他从没想过自己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竟是“开公司”。
带着10多个志同道合的大学生,他创办了绵阳天羽航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致力于无人飞行器设计开发、控制系统研发、制造和销售,提供无人机空中拍摄、测绘、城市3D漫游等相关技术服务。对于未来,他充满信心。
绵阳这个不沿边、不靠海、不是区域经济中心的西部内陆城市,平均每3天就有一项科技成果转化走向市场,平均每天有7家科技型小企业诞生,全市认定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超过5000家。
“当前,创新驱动已成为四川实现经济跨越赶超、建设中国西部开放高地的核心战略。”刘东说,今年,四川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达1万家以上,同比增长超过45%,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06家,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41家,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研项目经费占科技经费逾七成。
开放合作拓宽转型发展新空间
今年11月底,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中法生态园”的神龙汽车成都工厂总装车间迎来了成功装配的首台车。作为中法合作项目,“中法生态园”承担着围绕“中国制造2025”计划,大力引进法国及欧盟高端产业。
中韩创新创业园、川法生态科技园、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中法成都生态园……在四川,国际合作的高科技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走进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国际知名企业博世集团已入驻,其电动工具、包装研发等优势项目投资已超过1亿美元,配套企业意向投资已超过130亿元人民币。
锁定重点国家、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投资促进,四川开放合作正迈向高端化,不再满足于单纯承接产业转移、来料加工等粗浅式开放。截至目前,已有29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四川,居中西部第一,数量比2012年多了49家。
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民良认为,依托强盛的制造业基础和开放式创新条件,加快推动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四川进一步提升了在全球的竞争力,有望引领、示范和带动全国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