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超过10万亿日元印度铁路升级改造的市场上,安倍与莫迪针对印度铁路的升级改造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日本抢占了先机。但中国凭借性价比优势,在印度市场上也正蓄势待发。
2015年12月16日,中国驻印度大使乐玉成会见印度铁道部长普拉布。此前,出访印度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印度总理莫迪签署协议,确认印度首条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项目采用日本新干线技术。
中国正对新德里-钦奈1745公里高铁项目,以及新德里到孟买1200公里高铁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如许多印度专家预计的,这一条线路给了日本,那么下一个铁路项目很大可能性是给中国。”印度智囊机构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的Prashant Kumar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日本在高科技的领域有核心技术,高新技术产品更具竞争力。中国企业则极具开拓精神,吃苦耐劳。在一带一路战略带动下,中资企业凭借性价比优势,将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大展拳脚。”中材国际印度子公司常驻董事李明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中日两国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在超过10万亿日元印度铁路升级改造的市场上,安倍与莫迪针对印度铁路的升级改造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日本抢占了先机。但中国凭借性价比优势,在印度市场上也正蓄势待发。
3个月前,在印度尼西亚的高铁项目中,2008年就提出建设方案的日本被2015年才加入竞争的中国夺走了订单,日本驻印尼大使公开表示“质疑”、“遗憾”。此次,为了在印度扳回一局,安倍晋三拼尽全力,以史无前例的破格条件,为印度高铁计划提供10年、年利率0.1%、总额超过1万亿日元的贷款。这样,日本对印度的日元贷款总额将高达5.46万亿日元,超过日本对印度尼西亚的4.7万亿日元的贷款总额。
日本“双印战略”PK中国“一带一路”
近些年,由于中国经济增速以及历史纠葛的原因,日本正逐步缩减在中国的投资,转向推进“双印战略”,积极扩大在印度尼西亚、印度的投资。
在“双印战略”驱动下,2014年,进驻印度的日本企业超过1200家,比5年前翻了一倍,预计未来将很快超过2000家,同期日本进驻中国的企业数量为3万家,呈现缩减的趋势;日本对印度直接投资达到25亿美元左右,排在第四位,第一位是新加坡70亿美元。
早在2008年日本就在印度获取了一个工业园区,2013年3月份,韩国成为第二个在印度建工业园区的国家。目前,日本与印度合作建设的德里-孟买经济走廊可能会重塑印度工业格局。未来,日本还将在印度11个地方建设工业园区。
2014年莫迪访问日本的时候,日本宣布将拿出350亿美元进一步到印度投资。
日本为了取得优势,一般由日本的国际协力机构(JICA)牵头,由日本东日本旅客铁道(JR东日本)、川崎重工业和日立制作所等企业组成联盟拿订单,日本政府与企业组成的投资基金或者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提供资金支持。
但是,在全球需求不足背景下,性价比越来越关键,日本双印战略首先面对就是价格昂贵的问题。2010年日本曾想把新干线推销给越南,但由于造价高昂遭到了越南国会的否决。再例如,日本正向美国德克萨斯州推销一条390公里长的新干线铁路,但由于政府拿不出资金,只好从民间筹集资金,这就更加要求项目的成本和盈利必须严格把关。
而恰巧这个时候中国开始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企业的性价比优势凸显,与日本迎头相撞。
“日本在高科技的领域有核心技术,高新技术产品更具竞争力。中国企业则极具开拓精神,吃苦耐劳。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中资企业凭借性价比优势,将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大展拳脚。”中材国际印度子公司常驻董事李明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中国大陆对印度的投资在2015年迅猛增长。2014年4月以前,中国对印度的累计投资只有4亿美元,截至2015年6月已增至近12亿美元。2014年莫迪访问中国期间,中国向印度承诺投资200亿美元。
中国则在印度建设2个工业园区。分别是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浦那工业园,主要以汽车制造为主,中方投资规模为50亿美元;以及位于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的园区,以电力生产为主,预计投资额为10亿美元。业内分析预计,随着亚投行的成立,中国由政府主导的模式,比日本银团作战的模式将更具效率。
中国在印企业应加强互助
“相比起来,日本企业更会与印度政府打交道,日本企业与印度政府的关系也更紧密,这是中国企业需要学习的。”Prashant Kumar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日本或者韩国企业到海外,都会把其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户都带出去。他们会团结在一起,跟当地政府谈判,争取优惠政策。相比起来,中国企业还是单兵作战,力量不够,甚至还有内部恶性竞争。”李明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日本企业的商会似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印度中国企业商会也在积极发挥作用。“印度中国企业商会是驻印中国企业自发成立的非营利组织,下属四个行业委员会。旨在促进中企交流、维护中企利益、呼吁行业政策。对于驻印的中国企业,商会定期组织包括税务、法务、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等主题的商业培训,定期组织电力、TMT、能源和基建领域的行业讨论,并协助大使馆经商处对行业竞争进行规范和协调工作。” 印度中国企业商会秘书长单位、竺帆咨询有限公司CEO黎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除了团结互助,日本企业还通过工业区、聚集区来增强海外人员凝聚力。“他们派驻到国外的人员、家属,不仅工作在一个区域内,生活上也聚集在一起。类似国内的韩国城。在聚集区,他们所有的必需品都是他们自己运过去的。生活消费方面的生意也有人经营起来了,在印度,日本和韩国很多这种聚集区。”李明飞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日本和韩国驻印人员的聚集区是由大的日本车企和韩国家电企业的大规模本地化来带动的,跟着,上下游企业、员工家属、日韩餐厅、日韩超市等等都会逐步增多,形成日韩的聚集区。” 黎剑补充说。
不过,中国人社区也正在形成。黎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一些区域,如新德里卫星城古尔冈,就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中国人社区。随着中国电子产业、家电行业、建材行业、电力行业等在印度的设厂,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开拓印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