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共享经济时代的商业与公益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15年11月29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举办的“第12届中国企业公民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共享经济时代的商业与公益”。共享经济是当下互联网经济领域最引人瞩目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商业与公益的融合带来了丰富的新的可能性,也为企业公民实践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本报编辑整理了论坛期间的嘉宾演讲及圆桌对话讨论的相关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最近一段时期,我们明显感受到了共享经济对于社会经济的冲击。也许在一年前你还不太听说过Uber、Airbnb、滴滴快车,一年之后的今天,共享经济模式已经成为引领新一代互联网创业的主流。共享经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共享经济的产生有三个前提。

首先是生产工具的下放,它使得每个人的生活资料都有可能成为生产资料。与此同时,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拥有的产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冗余产能,即他没办法释放全部的产能。

其二是通信权利的下放,个人在拥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同时,也拥有了相当强的信息交往的能力,个人与组织之间的通信权利变得难分伯仲。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剩余的产能和没有满足的需求,同时能够借助于一个非常发达的通信系统得到非常好的适配。我们每个人因此而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其三是信用权利的下放,过去,只有那些拥有正式牌照的组织我们才愿意与之打交道,而不太愿意与个人之间发生交易,这是因为个人与组织相比存在明显的信用背书不够的问题。而现在,当实名制的互联网能够准确记录你的身份,以及你所有的消费和交易资料的时候,“你是谁”变的越来越清晰。个人在交易行为中,如果有不当的行为,其违规成本变得非常高昂。不知不觉地,我们从一个陌生人的社会,进入到一个准熟人的社会。

以上这三个条件的成立,导致个人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者。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到底哪一个更重要。过去,我们必须要拥有某个物品才能够使用它,如果没有购买能力,没有在所有权上拥有一个物品,一个服务,那么我们就没办法享用它。而今天,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了。每一个人所拥有物品的多余的产能,都有可能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分享。我虽然并不拥有某个产品的所有权,但是我可以拥有它的使用权,这就是典型的Uber模式。每一个人没必要是一个组织的成员,他完全可以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到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把剩余的劳动力或生产工具的产能全部释放出来,这就是共享经济在今天之所以突然兴起的重要原因。

现在衣、食、住、行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共享经济的模式。可以说,在今后的三到五年时间里,共享经济将成为每一个行业都难以回避的一个现实。也许它对于GDP不算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它会给社会的整体公共福利带来巨大的提高。因为它使得过去我们由于所有权的障碍没法享用的资源和服务,现在能够被更多的人享用。与此同时,每一个人剩余的劳动力、技能和产能,都可以借助于一个公共的平台进行分享。

这就涉及到商业和公益的问题,过去商业和公益之间的界限是非常清楚的,原因就在于所有权的问题。一些人拥有了所有权,当他要去为别人提供服务,为别人提供价值的时候,它往往是以所有权的转让,比如赠予、捐赠、扶贫的方式去实现的。但是今天,由于共享经济出现,当所有权变得越来越模糊的时候,商业和公益不再是泾渭分明的两件事,而越来越成为一件事。

于是,我们终于看到一个商业和公益融合的时代。好的企业应该在创造自身价值的同时创造公共价值。我们看到很多在共享经济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的企业,他们都是同时在做这样的事情。一个共享平台的出现,当它能够以更低的价格和更广泛的覆盖率,让过去根本没办法享受这种产品和服务的人,能够享有这种产品和服务的时候。我们很难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还是一个公共价值创造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已经分不清楚了。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将他们的善念变成善举,再将善举变成善果。迈克尔·波特当年讲的共享价值,就是强调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营责任结合起来,我们称之为“责任之所系,商机之所在”。

今天,当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当我们从陌生人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准熟人社会的时候,当共享从一个过去亲朋好友之间的一种个人化的行为,变为一种普遍的商业模式,变成一种经济形态的时候,企业也就有了更好的条件去成为合格的企业公民。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