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去杠杆过于急躁导致股票市场失速下行】对于单月暴跌幅度达到25%的A股市场来说,其“去泡沫化”“去杠杆化”的节奏似乎过于急躁。对此,在股市失速下行,并逐渐触发系统性风险之际,当前股市的表现确实直接决定着身处困境资金的命运。(凤凰网)
自5178高点下跌以来,A股市场累计跌幅接近50%。显然,这一下跌速度是惊人的。简而言之,即A股市场仅经历了半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近50%的下跌幅度。
对于本轮市场的急跌走势,更容易让我们联想起2008年股市单边暴跌的情景。不过,就最近半年的市场表现来看,却仍与当年的下跌速度有所差异。具体而言,自股市见顶6124历史高点之后,却在短时间内下挫至当时的最低点1664点,其累计跌幅高达72%以上。
从表面上看,最近半年股市的跌幅并未赶超08年的下跌力度。但是,从本质上看,两者的下跌性质却完全不同。
其中,以本轮下跌行情为例,基本离不开这个特征,即“去杠杆化”与“去泡沫化”。
07、08年,A股同样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走势。然而,鉴于当时的股市暴跌,实际上还是以“去泡沫化”作为主导,但却鲜有杠杆融资工具的存在。但是,与之相比,经历了最近多年的发展壮大,多项创新型工具得以推出市场,同时在股市走牛的刺激效应下,更多的高杠杆资金工具陆续诞生,由此掀起了一轮轰轰烈烈的杠杆热潮。
其中,对于14、15年的牛市行情,基本离不开这样的写照,即“成也杠杆,败也杠杆”。然而,在巨大的暴利诱惑之下,不少资金逐渐接触这些高杠杆资金工具,试图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与此同时,对于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而言,也经受不住暴利的诱惑,甚至不惜采取股票质押等方式来牟取更大的预期投资收益率。
对于杠杆资金而言,在牛市中,可以进一步激发市场的活力,提升牛市的上涨节奏。不过,在熊市中,尤其是在单边下跌行情之中,杠杆资金却会起到助跌的影响。对此,在本已处于跌跌不休的市场环境下,因市场的加速“去杠杆化”,却进一步加剧了股市的下行压力,其助跌效应相当显著。
需要注意的是,在股市加速“去泡沫化”、“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容易导致疲软股市的失速下行。然而,当市场一旦出现失速下行的态势,则却会逐渐引发股市系统性风险的爆发。
其中,据统计,目前A股市场的股权质押市值规模已经接近3万亿的水平,而同期沪深两市场内融资规模也有近万亿水平。对此,在股市持续非理性下跌的过程之中,却容易引发融资盘、配资盘乃至股票质押盘触及预警线乃至触及平仓爆仓的风险。
至此,面对当下如此尴尬的状况,之前采取股票质押策略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也不得不紧急弥补质押来减缓股票质押平仓的风险。与此同时,相关券商机构也会给这类临近平仓线的资金出谋划策,甚至出于安全的考虑,提前给相关资金作出了风险处理。
不过,在市场处于极端行情之下,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几乎来不及补充质押,甚至已经没有“子弹”来补充质押。无奈之下,对于更多无法补充质押的大股东而言,只能采取临时停牌的方式来应对股价的非理性下跌走势了。
显然,这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策略。退一步来说,如果市场继续非理性下行,则意味着这些紧急停牌的上市公司,其复牌后终将会触及平仓乃至爆仓的风险,由此逐渐引发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因此,站在当前的角度来看,一方面需要紧盯管理层对当下市场的真实表态;另一方面则需要关注股市“去泡沫化”以及“去杠杆化”的进度。
以前者为例,对于当前股市的失速下行,确实需要管理层作出明确性的表态,给市场带来信心上的支持。换言之,面对当下人心涣散的市场环境,关键还是在于救活人心,稳定人心,尽可能减缓集中抛压盘的冲击压力。至此,管理层的表态确实起到了核心性的影响。
至于后者,若管理层没有明确的表态,则取决于市场的真实态度。其中,在股市加速“去泡沫化”以及“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市场对这一进程的认可度如何,或者是目前“去泡沫化”及“去泡沫化”的力度是否已经符合了市场的预期需求,这也是值得考量的问题之一,换言之,若按照市场自身规律来进行自我调节,则股市“去泡沫化”“去杠杆化”进入尾声之后,实际上也意味着新一轮的市场机会逐渐诞生,届时中长线资金也会主动入市获得廉价筹码。
不过,对于单月暴跌幅度达到25%的A股市场来说,其“去泡沫化”“去杠杆化”的节奏似乎过于急躁。对此,在股市失速下行,并逐渐触发系统性风险之际,当前股市的表现确实直接决定着身处困境资金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