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记者从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获悉,成都市将正式出台《成都市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根据《办法》,成都市的住房租赁补贴范围进一步扩大,将家庭年收入4万~5万元的人群也纳入了保障范围,单身居民年龄也不再限定为年满35周岁。
这代表着成都市住房保障向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并举的方向转变。此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公开表示对货币化公租房补贴进行考虑和研讨。随着我国保障房集中建设高峰的过去,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并举的住房租赁保障方式有望在全国范围推广。
补贴标准提高覆盖范围扩大
相较于以前的廉租房补贴政策,除保障人群范围扩大以外,新的公租房租赁补贴标准也较此前有所提高。根据《办法》,租赁补贴保障面积标准为人均20平方米,补贴标准为18元/平方米。“此前的标准中最高能拿到的补贴是14元/平方米。”据成都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邓宇环介绍,18元/平方米的补贴标准处于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与成都市经济发展状况相当,准入条件和补贴标准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成都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报市政府批准后,适时进行动态调整。
据了解,租赁补贴发放比例分为三个档次,在成都市行政区域内租房居住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单身居民),发放比例为100%;在成都市行政区域内租房居住,年收入4万元以下的家庭(年收入2.5万元以下的成年孤儿和年满35周岁的单身居民)发放比例为70%;其他保障对象发放比例为30%。
据了解,2015年年初,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曾对成都市主城区进行住房需求进行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主城区内满足《办法》申请条件的约有两万人。“今年我们暂时五个城区以及高新区进行试点,明年有望在大成都范围内全面推开。”邓宇环表示。
实物补贴与货币补贴并举
相较于实物配租的方式,资金补贴具有灵活性高、补贴对象自主性强、覆盖范围更广的优势。
据邓宇环介绍,“无论是从资金使用、退出机制等方面,资金补贴的方式都更灵活。”据记者了解,如果按照实物配租即公租房保障方式,公租房建设周期约为2~3年,再加上申请审核、摇号、配租、选房、入住等流程,被保障对象约3~4年才可入住新居。而按照新颁布的《办法》,申请人提出申请后,最快一个月可获得保障资格,第二个月开始提发,第三、四个月补贴即可到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统计结果初步计算,《办法》实施后成都市政府每年将公共租赁补贴投入总计约为3000万元。据记者了解,此前成都市政府在建设公租房仅在后期管理上的花费为每套每年500元。
“不算建设成本,仅公租房日常的管理投入就是巨大的。”邓宇环表示,“更为重要的是,申请人在获得补贴后在商品房市场租赁房屋的可选择性和自主性都更强。这种方式更能被群众接受。”
据了解,今后成都市政府将逐步建立实物补贴与货币补贴并轨的住房保障体系,即发展由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租赁补贴构成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各种保障方式的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