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已经建成了196个各类产业园区,可大规模承接外来项目落户。同时确定了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京冀曹妃甸现代产业试验区、渤海新区北京生物医药园、亦庄廊坊产业园和津冀涉县天铁循环经济示范区等合作园区建设。
产业转移至园区后,如同栽树一样,必须挖好坑、填好土、浇满水,才能落地发新芽、长新根。基于此,区域内承接地政府要支持企业间战略合作和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加大投资力度,严格行业监管、产业准入,改善基础设施,强化财税、金融等服务,营造出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硬环境”和“软环境”。
产业转移归根结底是以企业为主导的,但政府不能袖手旁观,必须加强引导,推进平台建设,打造一体化区域交通网,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清除阻碍产业转移的藩篱,解决企业产业转移面临的困境。要逐步完善与企业产业转移相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搭建技术创新、产业联盟、企业与高校产学研等服务平台,规范发展技术评估、检测认证、产权交易、成果转化等中介机构。
要严把产业转移入口关,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将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鼓励园区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对现有技术进行升级换代,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创新商业模式,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扶持产业链前端设计企业和发展条件好的产业园区拓展综合服务功能,支持园区企业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推进电子商务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扩大工业智能化应用,重点培育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等新兴产业。
总之,只有“栽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天津采取行政区划分的方式,确定了以滨海新区加11个区县的“1+11”功能承接平台,着力打造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下一步天津将对成为北方经济中心、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现代制造中心等进行研究,开始对外招标。河北则采取非单一模式,确定40个承接平台,重点规划5个产业带,100个技术共性平台,致力于建设“渤海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沧州现代产业基地、任丘石化产业基地”三大承接平台,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实验区。
加强园区软环境规划建设,确保产生集群效应。园区企业集群,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健全体制机制、优化产业结构、规范产业管理、培养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合理确定产业定位、发展目标、用人导向,形成布局优化、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明显、精英集聚的产业园区体系。要改善园区工作环境,加强通信、供水、供气、供电、员工住房、职工食堂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拴心留人的创新氛围。
要发挥园区已有重点产业、骨干企业所占据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挑起产业升级的大梁,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升级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对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在改造和发展纺织、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作用。对于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业,重点在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上下功夫,淘汰高污染高消耗高水耗产业。对于装备制造业,重点在技术改造、智能制造上下功夫,构建高精尖结构。对于环保产业,重点在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先进技术上下功夫,降低单位产出的能源资源消耗。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已经建成了196个各类产业园区,可大规模承接外来项目落户。同时确定了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京冀曹妃甸现代产业试验区、渤海新区北京生物医药园、亦庄廊坊产业园和津冀涉县天铁循环经济示范区等合作园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