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称,截至2015年底,我国停止运营的众筹平台达到32家。其中2014年上线平台倒闭17家,而2013年成立的平台停止运营的概率更是高达34.48%.虽然与P2P网贷相比,二、三十家平台倒闭是小巫见大巫。但请别忘了,我国众筹行业是从2013年才算正式开始发展的。再加上众筹周期较长等因素,“32”这个数字未免太过显眼。
按理说,被公认站在“下一个风口”的众筹行业,尤其是股权众筹领域的发展前景乐观是不可否认的。那么,为何这些众筹平台却没能在这个“风口”上站稳呢?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平台成立动机不纯
如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积极因素的推动下,我国开始进入前所未有的创业浪潮。除却政策性支持和补贴之外,最大限度地将闲置的民间资本调用起来成为激励民间创业的“活泉水”。另外,P2P网贷行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现状,也让投资者迫切的寻找新的投资方向和渠道。于是,在国外发展得如火如荼的股权众筹被引进中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互联网金融的新鲜血液。
然而,任何事情都得分两面看。股权众筹行业在帮助创投者解决资金周转和投资方向等难题时,也给了不少投机分子可乘之机。新的事物总是有着许多提升的空间,平台在模式创新、风险控制、项目审核等方面都需要不断进行摸索,在保证投资人的资金安全的同时打响自身的知名度。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某些动机不纯的“创始人”借着股权众筹平台和创业的名义开始敛财,于是便出现了“众筹建网购平台男子入股被骗1.5万”、“冒充上市公司吸金2亿”、“利用‘皇冠众筹’非法组织传销诈骗40余人”等新闻事件。
人心叵测,这句话用在创投界似乎格外合适。我们不可能摸透一个人的内心,一旦创始人的冲着“卷钱跑路”目的去成立一家空壳平台的话必然会造成更多地悲剧。这不,最近多地暂停互联网金融企业注册业务,也学给了投资人和创业者更多冷静和思考的空间。
二、平台定位不清晰
在创业浪潮中,创业者和投资者寻找众筹平台进行投融资,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忽略了一个事实:成立众筹平台本身就属于创业的范畴。也就是说,平台业务定位、股东背景、发展规划、战略合作伙伴、公司流水等等都应该成为创业者和投资者的重要考量内容。
众筹之家作为行业第三方门户网站之一,对行业内的众筹平台都有基本的了解。笔者在接触平台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的平台在公司定位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毛病,既有想把农业、智能硬件、大健康、消费娱乐等行业项目“一揽子”啃掉的平台(奈何平台能力还远未达到具备这种吞吐量),也有过于保守谨慎、创新能力不足的“龟缩型”平台。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实际问题都出在团队的决策者身上。这就要求平台创始人对自己的长短处和角色定位有十分清晰的认知。需要借助外力时,切不能因为“好面子”而被卷入本就不适合自己的波浪之中。否则,把手中的钱烧完、激情退却之后,最终只能以惨败收场。
在笔者看来,平台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就决定了团队的发展前景。对于许多众筹平台来说,把平台的业务定位在餐饮、农业等垂直细分领域是较为恰当的选择。毕竟专注地把一个领域的产品做好,在这个领域内不断推陈出新,耕耘后的收获总会来的。所谓“慢工出细活”,要知道,即便是京东金融、蚂蚁金服这些巨头,在业务细分上都有着非常明确的定位和时间规划。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想办法把心中“众筹创业”这团火给烧起来。
三、缺乏充足的投资人和优质的项目来源
充足的投资人和优质的项目来源,是一个众筹平台得以发展的生命线,个中的道理浅显易懂,在这里就不做过多赘述了。我们主要来谈谈一个平台如何才能获得充足的投资人和项目来源吧。说到这个问题,一百个人或许能给出一百个理由。笔者则认为,总的来说有两个关键字:定位+潜力。
在京东、阿里等巨头的挤压下,小平台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除了一些已经停止运营的平台,某些众筹平台已经开始转型,主要方向是P2P网贷和第三方门户,至于这些举动是应该无奈还是明智来形容,则要见仁见智了,但终究还是定位不明确所导致的结果。
面对资本市场弱肉强食,小平台有了清晰的定位之后,就是想办法把自身的潜力发掘并展示在大众面前。到目前为止,把这方面的工作效果体现得最明显的平台有智金汇、牛投、投壶网、众投邦等数家平台。
总的来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再大的巨头都是从零开始的。想要正在历经洗牌期的众筹行业获得一席立足之地,那么,请你首先给一个能够说服创投者相相信你和你的团队能够活下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