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北控14亿欧元收购德国最大垃圾发电企业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15年环保并购市场火爆,海外并购更是出现惊人的增长,这一年的并购数量是前三年总量的两倍多。2016年伊始,中企就已开始海外并购,北京控股14亿欧元收购德国EEW就是一个大手笔。经济下行之下,环保海外并购更加火爆,而中企瞄准的不再只是引进先进技术或管理经验,而是看中欧洲等成熟市场企业风险小、可预见性高的稳定投资收益,这或许是环保企业海外并购的新风向标。

立春刚过,环保市场海外并购就传出一笔大单,北京控股(00392. HK)以初步购买价14.38亿欧元(约合105亿元)收购德国废物能源利用公司EEW。

2月5日,这家北京市政府控股的企业发布公告向外界传递了这一消息。公告称,在此次交易中,北控的角色为担保人,买方是北控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Luxembourg和直接全资附属公司满胜国际有限公司。而且,北控计划引入策略投资者,在北控作为单一最大股东前提下,可能出售EEW超过50%的股权。

据北控介绍,成立于1974年的EEW公司是德国乃至欧洲唯一一家专注于垃圾焚烧发电的企业,运营着德国及周边国家的18个垃圾焚烧发电厂,2015年垃圾处理量近440万吨,在德国垃圾焚烧发电市场占有率17%,排名第一。

北控表示,此次大手笔是集团“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实践绿色发展理念、贯彻“一带一路”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将帮助集团扩大废物能源利用业务,巩固提升行业地位,同时也可将先进管理专业知识及有关废物能源利用技术引进中国市场,从而提升行业的管理及营运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收购的交易额创下了中资直接投资德国企业的最高纪录,也是2015年环保海外并购总额的近两倍。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技术并不能成为北控的收购原因。和欧洲相比,中国的垃圾焚烧技术并不落后,技术路线差不多。差别在于运营和管理水平,而这两者若要引入中国,难度不小。

不过,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以长期合同为主、现金回报稳定的欧洲环保公司是值得心动的投资对象。

众多环保巨头争食

去年9月,瑞典私募基金巨头殷拓(EQT)开始出售EEW,买家既有北控、光大国际(00257.HK)、首创环境(03989.HK)、中国天楹(000035.SZ)等中国环保公司,还有芬兰能源巨头Finnish Utility Fortum、麦格理基金等。

据中国天楹2月14日的公告,该公司2015年11月参与竞标,今年2月1日递交了第三轮也是最终的有约束性标书及报价,不过因“最终报价与竞争对手有较大差距而未能中标”。

这笔交易被德国媒体称为“买到就是赚到”。2013年3月,殷拓花了10亿欧元从莱茵集团(E.ON)手中买下EEW的51%股权,2015年5月以一个保密价格完全控股EEW。北控公告称,2014年和2015年,EEW除税及非经常性项目后的溢利净额分别为1510万欧元和6560万欧元。截至去年年底,EEW未经审核的综合资产净额约4.52亿欧元。

不过,花旗、里昂银行认为该交易价格过高。花旗银行2月5日的研究报告指出,北控给出的收购价格相当于EEW市盈率22倍,市净率3.2倍。而且,EEW产能利用率已达95%,增长空间有限。里昂银行同日发布的报告则认为,北控将资金用于回购股份较收购更好,并将其剔出确信买入名单。

市场的反应也并不积极。2月5日当天,北控股价下跌7.62%,收于35.15元,创下2011年8月来最低价。

从北控公告来看,这家公司希望收购能助其吸收引进EEW先进管理专业知识,以及有关废物能源利用技术。对于后者,多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技术不会是收购目的。

“北控收购这家公司肯定不是为了技术,技术只是北控对外的一个解释,EEW的技术无法嫁接到中国。而且,这家公司本质上来说是运营公司,没有核心技术。”一名上海环保人士认为,单从垃圾焚烧的技术来说,国内外差别不大,北控没必要为此花大价钱收购海外公司。

另一位北京环保人士近期两次前往德国考察当地垃圾焚烧厂,他认为从技术路线上来说,北京、上海等地的垃圾焚烧厂与德国并没有太大差距。

这名业内人士同时指出,要借鉴引入运营经验难度不小。国外注重垃圾分类,垃圾品质、物料稳定性等优于国内,尤其垃圾含水率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这就导致国外垃圾焚烧厂的运营和国内有很多不同,例如人员配置、自动化程度等,国内企业无法照搬。

此外,德国垃圾焚烧市场化程度高,政府也不给补贴,而国内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较高,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程度不够高,这意味着北控可能无法吸收EEW的商业模式。

“当然,随着国内市场逐步放开,有着国外市场经验的公司比其他公司的起点更高,这可称为优势。”上述人士补充说。

该人士认为,国内企业易引入的是海外企业的管理模式。海外企业的管理体系、实施细则、人员分工、处理方法都非常程序化、标准化,将这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入到企业的管理体系中,能有效提高管理的条理性,提高管理效率。

海外并购市场火爆

既然如此,为何北控等企业仍喜欢去海外“扫货”?

“从国家层面来讲,这几年国家一直在呼吁国企‘走出去’,加快国际化进程,国有资产背景的企业海外扩张程度、并购量额自然逐年上升。”一位供职于国资环保企业的业内人士分析称,“环保产业又被政府上升为国民经济支柱,是大力发展的对象,投资向环保领域倾斜,大手笔收购增多不足为奇。”

2012年,环保企业海外收购仅1起,2013年4起,2014年只有2起,而2015年达15起,是前三年总量的两倍多。

各行业受经济下行影响增幅放缓,特别是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企业出现了负增长,亏损严重。此前因收益不高而被冷落的环保企业,因其稳定的投资回报成为了投资者的“香饽饽”。而欧洲环保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熟,企业收益几乎没有波动,非常稳定,资产回报风险小、可预见性高。

宇墨咨询研究总监史方标也认同上述分析,他认为“十三五”时期,海外收购数量、交易额都将提高。可能做不到逐年上升,但总体来说,未来五年是增长趋势。

不过,从细分领域来看,大气、水、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海外并购会呈现不一样的特点。

垃圾焚烧行业因为技术成熟,所以收购将集中于运营公司,而其他细分领域的收购更倾向于获取技术。

环境监测是典型的技术收购。以雪迪龙(002658.SZ)为例,这家环境监测企业去年7月和英国Kore公司签订投资协议,以折合人民币约1566.65万元的资金持有后者51%的股权,目的是获取质谱仪的高端技术和生产能力。

今年2月15日,该公司又发布公告称,拟在英国设立全资子公司 SDL Technology Investment Ltd,并由子公司以415万欧元(约3000万元)收购ORTHODYNE S.A 100%的股权。该笔投资主要为了获取标的公司的色谱分析技术,扩大工业过程分析领域市场,综合布局监测领域。

史方标认为,除了欧洲环保企业,印度等新兴国家也将成为国内环保企业海外并购的“战场”。不过,在新兴国家,国内企业更倾向于把技术引入当地,而通过收购运营公司扩大市场。例如,去年11月,为进入泰国垃圾处理行业,云南水务(06839.HK)以4.4亿元收购了泰国PJT TECHNOLOGY公司。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