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瞄准雾霾预测:数据成本高企 变现前景待考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一年半以前,IBM中国研究院成立了一个新的团队,团队成员在中国50多个人,一半来自高精数学领域,一半来自气象领域,该小组致力于IBM一个为期十年的研究计划“绿色地平线”。

他们瞄准了雾霾。对抗雾霾的世界科技巨头不仅有IBM。2014年,微软宣布与中国环保部共同开发了空气质量监控系统。

2016年1月1日,环保部官网悄然出现了一个“全国空气质量预报发布系统”专栏,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要完成区域、省、市级重污染天气监测,下一步重点区域的每一个地级市都开展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其他地区的城市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自主建设空气质量预报系统。

这意味着省、市级,甚至更基层的政府机构,将为空气质量预测技术买单。国外巨头以外,更多国内的创业团队加入进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预测技术的规范性、权威性,是能否形成商业化前景的重要前提。

雾霾生意的门槛

“这就是发生的一个转机,对我们也是一个利好消息”,在王蕴刚看来,环保部官网上线的这一发布系统,之于自己是一个更开阔的市场。

2014年,王蕴刚成立了佳格环境咨询公司,基于环境数据提供监测服务。2015年开始,他将公司产品由实时监测转型到预测领域。

但过去这一年的转型却举步维艰,之前的合作伙伴很多还并未意识到这种需求。

“(这种服务)非常不错,但是今年没有这个需求”,“看看未来我们可不可以来进行(这种服务的)合作”……王蕴刚向合作伙伴提出预测服务的时候,对方都显得格外谨慎。

在他看来,预测系统平台的推出,或许正是一个转折点。

而有了市场前景,从监测到预测的这门生意并不好做。“这个门槛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要砸入更多的(成本)。”王蕴刚说。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预测方面目前主流方式包括统计预报,以及数值预报。

统计模型就是根据历史上的一些突发事件,历史趋势来推算以后,是一种基于过去推演现在和未来的方式。数值预报,要应用更多的气象、化学知识,了解机动车、建筑工地等日常排放位置。

上述工作人员介绍,数值预报的特点是“能看到整个污染物的变化和空间分布,但计算量大耗时费力,对污染源要求高”,统计预报的特点是“快”。

事实上,提高预测精准度需要两种方式结合,以及“潜势预报”方式来过滤上述预报方式产生的误差。

目前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采取的是三种模型结合的预报方式,“(除了多种方式形成的)客观预报产品,还要多方专家会商”,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数据成本

毫无疑问,无论哪种建模分析,其基础是具有价值的大数据。

以IBM为例,其预测分析技术的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地面监测点数值,遥感卫星数据,污染源数据,交通信息数据,经济工业数据,同时还纳入社交媒体上的污染信息数据。

但一直以来,获取数据都是个很耗费时力的事,国内一些环境类公益组织通过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将更多的数据搜集整理。

“(目前公开的)数据不太够,最关键是开放数据,” 上海青悦环保创始人刘春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而数据开放之后,产生商业价值也并不容易,数据质量,数据种类都要达到一定的程度。”

为了更准确的建模、预测,一些数据需要更大的成本,比如,精准的排放源数据,以及气象数据。

IBM与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成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同时,还与国际其他地区的气象中心合作获取更高精度的遥感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 2015年IBM对外宣布以20亿美金收购The Weather Company(天气公司)的数字业务,后者是美国一家提供气象预报、内容和数据的公司。

根据美国商业资讯报道,2013年该公司宣布与中国气象局 (CMA) 旗下的华风气象传媒集团合作,通过旗下Data Cloud技术处理全中国的气象数据。

谁来买单

一方面是第三方公司在监测市场上的空间或不断缩小,另一方面是看到了预测市场新的商机,王蕴刚决定尝试公司业务转型。

而相比企业端(to B模式)和个人应用端(to C 模式),眼下,这个市场的应用主力仍然是政府端(to G模式)。

目前,IBM与北京市环保局、河北省张家口和保定市合作抗霾项目,以及在2020年冬奥会之前做前期规划和应对方案。

“政府在积极治理、统筹、管理,IBM则提供技术专长,与本土合作伙伴层面对中国本地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提供业务支持。所以技术应用还是要和实践结合起来。”绿色地平线一位研究人员介绍。

除了与中国环保部签订了协议外,微软还与福建和成都的环保局展开合作。

国内一些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测公司,将地方政府作为最重要的客户群之一,为其提供技术与咨询服务。

在预测系统中,环保部并未明确要求各地采用什么预报技术和相关设备,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看这会是个由市场决定的领域。

而此前,预测技术公司需要在合作中取得政府的信任。

2015年,佳格咨询已经与某省级环保部门进行了项目对接,为其提供环境监测服务,该项目前期成本近100万,“单个政府项目可以实现盈利”,在预测领域,投入成本会相对高。

除了政府层面,“绿色地平线”也在尝试更多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比如与河北中康韦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为政府提供空气预测服务;去年与中网战略合作,在赛事期间逐时预报空气质量。

同时,环境数据与监测、预测技术,也是互联网巨头寻求这些技术团队合作的新切口。

百度地图设计了针对户外运动、健康出行的雾霾预测产品,正是基于百度的定位技术,与合作方的雾霾预测技术。

阿里巴巴曾与中国气象局战略合作,将海量气象数据应用到阿里集团地图、物流等业务中,其公益基金帮助环保机构,以推动环境数据公开化。

2016年,王蕴刚的合作对象定位在中大型企业,“找有气象方面优势的企业,我们提供污染分析方面的优势,各取所需,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式”。

变现前景待考

虽然一些企业看到了预测技术的价值,但王蕴刚认为,要真正变现,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仍然需要时间。

在他看来,雾霾效应带动空气净化器、口罩市场价值增长,是民众愿意为这件事情消费,而个人消费带动预测技术市场发展,目前看还是个十分模糊的前景。

而这一具有长尾效应的市场蛋糕,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更加艰难。

“to C模式做市场推广的成本很高,对于专注技术核心的小企业需要通过互联网巨头等相关企业的合作,利用他们的平台将服务直接传达到老百姓移动终端上面。”王蕴刚认为。

同时,“预测”之外,巨头技术型研究机构瞄准的是预测之后更广阔的市场可能性。

2015年12月7日,北京市首次发出雾霾红色预警,这意味着,中小学生要停止上课,汽车要遵循限号出行,某些污染性工厂要停工……面临雾霾,城市需要机制性的调整。

“当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预测应用上时,跳出这个注意点,更大的问题在后面,如何节能减排,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IBM的一位研究人员说,“我们要追求的是,让经济和空气质量之间达到一个最优的平衡”。

一方面是预测,一方面是决策支持,在与北京市环保检测中心的合作中,IBM输入的是“解决方案的组合”。

IBM工作人员打了个比方,“就像一个小孩成长过程中就是不断地试错、学习、积累,越来越聪明,依靠这样一种自学机制不断地提升。(绿色地平线)就是用这种机制来助力能源和环境行业问题的一个应用”。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