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国加入WTO(世贸组织)时,就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作了15年的约定。今年年底,该约定就要到期,中国认为届时将自动取得市场经济地位,而欧盟则倾向于不承认这一地位。争议背后,是中欧贸易上的反倾销博弈。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世贸组织)时,就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作了15年的约定,此后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而在WTO框架下,“非市场经济地位”也逐渐成为困扰中国对外贸易的问题之一。
市场经济地位反映了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程度,也是WTO框架下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重要依据。
由于中国还不是市场经济国家,在反倾销调查中,倾销幅度的确定可以不以中国商品的实际成本数据为依据,而选择一个具备市场经济地位第三国的同类相似商品价格作为依据,即“替代国”做法。
这意味着,在确定中国企业的公允生产成本方面,欧盟等拥有很大自由度,选择替代国往往“就高不就低”,可以用其他国家的成本很轻松地发起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
因此,“非市场经济地位”让中国在频繁的反倾销调查中处于不利地位。
按照约定,该条款在反倾销方面的适用期是15年,即将于2016年12月11日自动失效,中国将在今年年底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然而,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日前表示,欧盟议会可能更倾向于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近日,欧盟决定就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发起为期10周的网络公众咨询。
争议的背后是双方经贸关系的博弈,中国认为欧盟以替代国成本价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有违公平原则;欧盟则担心中国的钢铁、水泥、化工、玻璃等产品冲击其市场,影响相关行业就业,进而加剧贸易失衡。
中欧反倾销博弈
前不久举行的欧委会全体会议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列入议程,欧委会表示正就这一问题进行评估,并在今年下半年给出正式意见供成员国讨论通过。
早在1998年,欧盟已将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的名单中删除,但这并不意味着欧盟正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是纳入了特殊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中国自2003年起向欧盟提出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的要求,但均遭拒绝。
“欧盟有三方面意见,欧委会认为有义务承认中国这一地位;欧盟的成员国对该意见有分歧;而欧盟议会,我的判断是他们并不想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伍德克称,中国能否得到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最终需要看议会的决定。
商务部研究院欧洲研究部副主任姚铃表示,如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是国际条约的规定,也是包括欧盟在内的世贸组织成员应承担的义务。
目前争论的焦点是如何解释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15条规定,这条规定对此后15年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作出了约定,但未明确之后该怎么办。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全球已经有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瑞士、俄罗斯、巴西等在内的81个国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欧美日等尚未承认。
关于中国在哪些具体标准上未达到市场经济国家要求,伍德克并未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作出明确回答。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很多产业和欧洲重合,产业冲突面更广,所以遭到的阻力也更大。
入世以来,中欧双边贸易保持着近20%的高速发展,目前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也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国和最大进口来源国。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理,中欧双边贸易规模扩大的同时,欧盟对华实际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案件数量整体减少,两者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不过欧盟仍希望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保留发起反倾销调查的便利,其中不乏对中国过剩产能的担忧。欧盟商会发布报告称,2015年1-10月中国的钢铁出口量达到了1.1亿吨,其中对欧盟的出口量增至700万吨,比2014年同期增长41%。
“规模如此之大,以至于欧盟只花了10天的时间就向中国发起了三个关于钢铁的反倾销调查。这是一种贸易保护手段,欧盟的政客认为保留这种自卫能力是必要的,否则我们将无法保护自己的就业。”伍德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姚铃认为,如果取消替代国的计算方法,欧方对中国产品采取的反倾销措施将减少27%,从中国进口产品的价格将降低19%、市场份额将增加17%至27%。更广大的消费者,以及下游 行业的厂商能从中国的商品中受益,而欧盟对华出口涉及300万人的就业。
欧洲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加入世贸让中国的对外贸易步入了快车道。与此相伴的是,从1996年开始,中国已连续19年成为世界上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欧盟频频对华进行反倾销调查时,中国企业需要明确证明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才不会被采用第三国替代进行认定。而一旦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将更多地由欧盟来承担举证责任。
实际上,除了反倾销,欧盟仍然可以通过反补贴、技术性贸易壁垒、国营贸易限制等措施实施贸易保护,但反补贴等手段的举证负担要大得多。
中国入世以后,中欧之间的贸易失衡不断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对欧贸易顺差为190亿美元。而到 2008年金融危机前,我国对欧贸易顺差高达1601亿美元。
从周期上看,欧盟对华反倾销调查和欧盟自身经济形势也存在关联性。2008金融危机爆发,欧洲经济衰退,欧盟进一步加强了对华反倾销调查力度。随着近两年欧债危机的加剧,欧洲国家内部失业问题凸显,欧洲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抬头倾向。
伍德克介绍,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欧盟成员国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南北差异。反对最激烈的主要是意大利等南欧诸国,而英国、北欧诸国则普遍持支持态度。
白明认为,欧洲国家经济不景气,但不应把自身问题嫁祸给中国。目前欧盟的制造业并不足以支撑其长期坚持的高福利政策,而且欧盟不断扩大,很多国家分享了欧盟的发展成果,但后者的产业却不具备相应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