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快鹿集团通过P2P平台众筹影视项目涉嫌自融。《叶问3》深陷洗钱风波 ,投资方快鹿集团回应:遭同行打击。
据悉,对《叶问3》面临的造假风波,广电总局也于日前明确表态,将对相关问题进行跟进调查,并向猫眼、微票儿等四家电子商务售票机构下发了《关于请电子商务售票机构提供相关文件的通知》,要求电子商务售票机构提供与《叶问3》各发行方进行票务合作所签署的有关合同。
《叶问3》是否涉嫌虚假排场和票房注水,相信广电总局会给个明确结论的。但是,其反映出来的问题,却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与关注。
事实上,任何影视剧本,只要有资本介入(注意:是资本,而不是过去单一的企业投资和赞助),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炒作现象,会发生各种各样为了票房、为了轰动效应而制造卖点、制造新闻,甚至制造绯闻。这样的现象,在过去的影视作品中,也多次出现,只是没有资本介入后炒作的手段高明和背后的推力巨大。
对《叶问3》来说,从投资那一刻起,实质就已经埋下了现在这样的“祸”根。想一想,通过众筹获得的投资资金,如果投资方得不到足额的回报,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而足额的回报来自于哪里呢?《叶问1》、《叶问2》已经把市场上的银子打扫得够干净的了,《叶问3》要再长出银子来,靠影视本身显然是不够的,而必须有影视之外的力量。自然,资本在幕后操纵、幕后操作、幕后助推就不可避免。至于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手段,自然也就不可能规范到哪里了。即便没有明显造假行为,按照《叶问3》的实际影响力,也不可能在上映后短短的5天时间内,全国累计票房就突破了6亿元。所以,快鹿集团的回应是乏力的,是不仅仅遭同行打击。
而在《叶问3》造假事件发生后,有关快鹿集团董事长的一些负面新闻也在网络和微信上传播。虽然这些负面新闻与《叶问3》是否造假关系不大,但也可以看出,各方对《叶问3》是否造假问题的关注,以及背后资本的角逐是何等的残酷。
就中国影视市场的情况来看,随着各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以及发展文化产业能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不仅资本在对包括影视拍摄在内的文化项目越来越重视,地方政府也在想方设法引进各种文化项目,其对资本竞争的助推,也是不可忽视的。更何况,近年来,凡涉足影视剧拍摄的资本,大多赚得钵满盆溢。自然,会有更多的资本跟进,更多的资本参与。而竞争的加剧,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不规范现象,出现诸如造假这样的违规行为。
所以,有关方面在加快文化发展,加快影视剧制作力度的同时,相关的监管制度、评价制度、考核制度等也要同步跟进,尤其涉及造假等方面的问题,必须有规范、严厉的处罚机制,防止文化产业刚刚起步,就被各种不规范现象,甚至严重违规现象伤害。同时,也影响市场对文化企业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