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大宗商品 - 正文

“两个美联储”:美元指数见顶验证 大宗周期熊尽牛来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美联储发布的3月FOMC会议声明与1月声明多数相似,仍然从经济活动、就业、通胀等方面进行论述,但是对于一些关键问题有比较大的变化。

1、下调利率预测,上一次美联储官员预测2016年四次加息,而此次利率预测为两次加息。这是对市场影响最大的因素——2015年底加息时,尽管加息符合市场预期,但是美联储的四次加息预测超出市场预期,导致美元指数当天走强;此次不加息同样符合市场预期,但是由于下调了利率预测,导致美元指数当天走弱。

2、下调美国2016年GDP预测0.2%至2.2%。美联储下调GDP预测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2015年四季度美国GDP同比表现不佳,由三季度的2.2%下滑至1.8%;二是美联储除继续看空净出口之外,也考虑了企业固定投资疲软因素;三是2016年初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大,这也增加了美国经济增长的风险。

3、下调美国2016年通胀预测0.4%至1.2%。通胀预测的下调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与12月议息会议时相比,原油价格尽管经历了大幅波动,但目前已经回升至当时的水平;同时美国核心CPI持续走高,CPI和PCE均较12月有所上行。美联储的解释是部分由于能源价格早些时候的下跌,以及非能源进口价格下降,但说服力有限,因为能源价格现在已经恢复,同时近期美元并未走强,进口价格下降难以持续。

4、美联储开始考虑全球经济和金融风险。此次美联储声明中表示,“全球经济和金融状况的发展仍然带来风险”,而1月声明中则并未提及。同时,耶伦在新闻发布会的开始也强调了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的风险。与之前相比,美联储对国外因素考虑的权重大幅上升,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阻碍美联储加息的原因是什么?

按照美联储的法定职责,FOMC委员会旨在促进就业水平最大化和价格稳定,因此美联储利率决定主要参考就业指标和价格指标,这也就是所谓的“泰勒规则”。美联储就业指标主要参考失业率,价格指标主要参考PCE。

从美联储法定职责出发,美联储利率政策似乎只看失业率和PCE就够了,但实际情况远比这要复杂得多。主要原因是,美联储关注的是就业和价格的长期趋势,而不是当期现状。这就意味着,即使假设当前就业不佳,通胀很低,只要美联储预测未来就业回升,通胀上行,那么美联储就可以加息而不是降息。

此外,因为美联储关注的是就业和物价的长期趋势,所以美联储可以将更多的因素考虑在内,形成事实上的多目标。例如,此次美联储强调了全球经济和金融风险,逻辑是全球风险可以通过进出口、能源价格、金融市场等方式传导到美国,从而影响美国就业和价格的长期趋势。

我们认为,阻碍美联储加息的深层次原因是全球货币政策的不协调。主要发达国家中,欧元区和日本均实施负利率政策,而美国却在加息周期之中,货币政策周期分化严重。货币政策分化会导致两个结果:

一是美元走强,损害美国出口和经济增长。这一现象已经发生了,2013年以来,欧元和日元对美元的贬值幅度均超过30%,欧洲和日本出口显著好于美国,美国出口同比已经连续一年为负值,而欧元区出口同比则大多数月份为正。从GDP来看,2014年以来,美国GDP同比由3%下滑至2%以下,而欧洲GDP同比则由0.7%上升至1.8%,日本GDP也由-1%上升至1%。

二是美联储激进加息会导致全球市场动荡,并最终损害美国利益。长周期来看,2014年以来的原油价格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一个重要原因是美联储退出QE以及加息。从事件冲击来看,美联储加息往往会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典型例证是2015年12月美联储加息之后,全球金融市场暴跌,黄金暴涨。全球经济和金融的风险开始成为美联储重点关注的内容,这意味着美联储需要考虑加息会加剧全球经济和金融风险,从而减缓加息进程。

综上所述,尽管美联储声称利率决定取决于就业和物价,但是实际决策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例如全球经济和金融、美国经济增长不在美联储目标之内,但是会影响美国就业和物价的长期预期,进而影响美联储的利率决策。

从美联储关注点来看,2015年与2016年明显是“两个美联储”:2015年,美联储强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是短期冲击,强调核心PCE回升以及就业强劲,因而加息较为激进;而2016年,美联储开始关注美联储政策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同时关注美国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并下调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美联储加息进程大幅放缓。

大宗商品“周期归来”

欧美货币政策分化的关键是欧美央行的主观态度不同,而这种态度不同实际反映了基本面的两种极端理解,这种态度的分化是不可持续的。美国过度强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是短期因素,而欧洲则过度强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导致的通胀下行需要货币宽松。此外,欧日央行均关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而美联储之前只关注美国国内,也是导致欧美日货币政策分化的重要原因。

如前所述,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的态度与之前相比有所修正,一方面开始关注前期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另一方面开始关注全球经济和金融风险。再结合日前欧央行德拉吉行长的表态,欧央行不预备继续下调负利率,验证了我们提出的欧美货币政策开始由分化走向边际收敛,这为美元周期见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美元是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因此美元周期见顶对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有重大的影响。2011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已经持续了五年的大熊市,是时候熊尽牛来了。对于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我们的主要逻辑是:

1、美元周期见顶,大宗商品见底。从计价货币角度考虑,美元周期见顶是大宗商品价格反弹的基础。

2、全球经济见底,需求底部已现。从欧、美、日GDP同比来看,2014-2015年已经比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2年欧债危机时期好太多。

3、中国因素:需求端,房地产、基建回升。2016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结束了近半年的负增长,同时基建投资增速低位回升。

4、中国因素:供给侧,去产能预期强烈。从2015年底开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市场的热点,去产能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面。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