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消费裂变:有的在升起 有的在落下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郑升 2016-03-26 14:07:3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春节期间笔者留守深圳,在大年初一那天准备陪家人看电影,发现原来以为春节期间人流会减少的影城,居然挤满了老老少少,我们甚至连电影晚点的场次都没有买到好座位。

当时准备看的电影是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看完后我跟身边一位在美团工作的朋友说,估计这电影票房会超过30亿,她则回答:“谁说深圳春节时候就变‘鬼城’啊?”

后来《美人鱼》票房果然超过30亿,登顶国产电影票房最高记录,国内的电影消费市场也继续狂飙突进。不过,关于深圳春节期间的对话,让我关注到最近公布的数字有些异常。

2016年1-2月,反映一个城市消费活力的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增长1.0%,而我所在的深圳市是2.0%,上海市是7.0%,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数据是10.2%。也就是说,除了尚未公布这一统计信息的广州,作为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和深圳,在消费动力上拖了全国的后腿。

在阿里巴巴宣布2016财年交易额突破3万亿,并且超过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的背景下,北京、深圳和上海消费数据的下滑就显得异常刺眼。这至少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作为传统经济增长龙头的中心城市,其消费动能或者说经济增长动能是否在衰退?二是阿里巴巴的巨大增量从何而来?

循着这两个问题,我们的记者从两个方向入手调查。官方统计系统发布的详细数据以及对全国消费变迁的全局视野,指导我们看清了消费动力裂变这一趋势;而来自阿里巴巴和京东这些企业的数据和声音,则解答了我们对于增量来自何处的疑问。

首先要承认的事实是,对于经济体量越大的经济体,要保持其同等增速,所需的能量就越大;而那些原本体量较小的经济体,只要能找到新的能量来源,保持更高的增速并不困难,这是在消费领域正在发生的事情。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传统意义上靠挖掘人口需求来弥补的消费缺口,空间已经越来越小,而依靠投资端的创新,对消费需求进行升级的方向,应当成为未来的主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