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美科学家揭秘寨卡病毒结构 有助于推动相关疫苗研发

来源:证券时报 2016-04-01 09:23:5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肆虐拉丁美洲数月的寨卡病毒(Zika Virus),终于在科学家的显微镜下现出真身。

据财新报道,3月31日,来自美国普渡大学、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等几家研究所的一组研究者在《科学》杂志联合发表了对于寨卡病毒结构的最新研究成果。使用分辨率高达3.8埃的冷冻电子显微镜,研究者观察到了寨卡病毒结构和其他黄热科病毒的细微差异,这项发现会进一步推动针对该病毒的抗病毒疗法和相关疫苗的研发。

研究称,通过3.8埃的高精度冷冻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寨卡病毒结构接近原子级别,这为之后的病毒学,抗原性,病理学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便于尽早找到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式。目前,尚无针对寨卡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在高精度的冷冻电子显微镜下,寨卡病毒和其他黄热科病毒结构类似,但在其E蛋白的可变区域显示出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也许就是许多问题的关键,例如寨卡病毒为何会攻击神经细胞、并可能与出生缺陷、格林-巴利综合征有关等。

据悉,寨卡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蚊媒病毒,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通过丛林黄热病监测网络在恒河猴中发现的。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类中间被检测到,但随后该病毒似乎销声匿迹了。直至2007年,在太平洋西部加罗林群岛的雅浦岛(Yap Island)重新出现寨卡病毒的病例。据世卫组织统计,截至目前,美洲、非洲等已有超过20个国家报告出现寨卡病毒传播。疫情最严重的是巴西、哥伦比亚等美洲国家。

除了通过蚊虫叮咬外,该病毒也可能经由性行为、垂直传染(在怀孕期间由母亲传染给胎儿)而感染。感染寨卡病毒后引起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皮疹、浑身乏力等。目前在美洲流行的寨卡病毒被认为与某些地区的新生儿小头症及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数量激增相关。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巴西新生儿小头症疑似病例将近4000例,而巴西往年平均每年新生儿小头症的患者数量只有163人。寨卡病毒被怀疑是罪魁祸首。在哥伦比亚,卫生部门证实1.64万人感染寨卡病毒,其中1090人为孕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