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不良资产激增和资产荒、资本市场波动,过去一年间经营环境变化,从未如此深刻的影响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在早前的经营逻辑中,负债一度是商业银行的核心,而现在 “资产决定负债”的逻辑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一逻辑变化也带来了银行资产结构的调整,应收款项类投资、债券配置、拉长久期等变化的背后,原因可以归结为,在整体收益率下行、资产荒的前提下,资产寻求新的出口。经营环境带来的资产结构调整,实质上也是商业银行经营策略变化和转型的方向。
截至3月末,16家上市银行中,已经有10家银行公布了2015年业绩报告,包括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和招行、民生、中信、光大、平安五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从国有银行到几大股份行,多项指标变化也在验证“资产决定负债”的逻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前述银行资产表,以期观察商业银行的经营变化。
资产结构变化
10家上市银行的资产规模来看,10家上市银行2015年资产规模达到103.11万亿元,同比增长11.29%,10家上市银行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的53.09%。
相对于过去数年习以为常的两位数以上增速,规模效应的经营法则已经逐渐难以实现,而实际上,在去年半年报中,已经有工行、建行、中行、民生、华夏五家银行总资产增速滑落至个位数。
以不同会计项下资产占比的分析为例,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梳理,10家上市银行中,主要会计项目中,占总资产比例出现上升的,主要有应收款项类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拆出资金。
出现下滑的主要有:贷款和垫款、现金及存放央行、存放同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传统信贷业务方面,10家上市银行2015年贷款与垫款总额52.83万亿元,同比增长10.02%,但在资产负债表中,贷款与垫款占总资产的比重,由51.82%微降至51.24%。
“实际上常规贷款受不良冲击最大,信贷资源的结构调整也在去年发生剧变。”金融界人士如此表述。
占比下滑较大的主要有:现金及存放央行,从15.68%降至12.98%,这与去年以来央行多次降准直接相关,而从收益率的角度看,10家上市银行存放央行平均收益也下降0.06个基点,至1.42%。
存拆放同业资金中,实际上完成了一次跷跷板式的配置互换,存放同业占比下降、拆出资金上升,究其原因:“主要是拆出资金以类似贷款的收益计价、存放同业以类似存款的收益计价,导致这一项下资产流向收益较高的拆出资金端。”有银行人士这样表述。
另外一个占比下滑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实际上过去两年中就已经在缩减规模,原因被业内归结为127号文《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中,对同业资产项下买入返售信托收益权的禁令。
结构调整的逻辑
从一个会计项下的转出,对应的是另一个会计项下的流入。
从10家银行的资产结构变动看,应收款项类投资占比,由3.82%上升至5.20%,持有至到期投资占比10.33%增至11.3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5.17%上升至5.94%。
wind 数据显示,应收款项类投资是过去一年间,商业银行进行资产配置最多的一个选项,以招商银行为例,该行去年应收款项类投资7160.64亿元,同比增长75.18%。
而未披露年报数据的兴业银行,仅在上半年,该行应收款项的投资余额就达1.4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2.02%。
平安证券认为,在息差受到存贷利差拖累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普遍做法是,大幅增配非标资产,以民生银行为例,该行应收款项类投资全年同比增93%,使公司更多受益于较为宽松的资金环境带来的资金利率下行,部分对冲了由于存贷利差收窄导致的息差下行。
关于应收款项类投资的底层资产,每家银行的口径多有不同,但多集中在自营非标的非信贷类资产中。
根据招行副行长李浩的表述,该行该项下的主要资产是票据,过去一年中,该行加快了票据业务的周转,缩短交易期限,去年全年,该行票据转贴现业务同比增长270.06%,达33.71万亿元。
李浩对票据业务增配的逻辑解释:主要是低资本消耗和较高的收益率。实际上,在整体收益率下滑的过程中,资产向收益稳定的资产输出是根本逻辑。
由于仔细罗列单项资产收益率情况的银行较少,记者选取浦发银行半年报中,不同资产的收益对比后发现,2015年上半年该行公司贷款、零售贷款、票据贴现平均收益率分别下降0.32、0.19、2.73个百分点。同业资产中,存拆放同业、买入返售降幅也在100个BP以上。
但仍旧有一些资产收益较为稳定,该行上半年债券及应收款项类投资平均利率为5.44%,相应的,对该类资产的配置也较年初增长34.65%。
成本收益的逻辑,实际对应的是债券相关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增配。
信贷资产的配置,主要集中在信贷结构的调整,包括:调整存量对公、新增零售资产,以招行为例,该行去年新增住房按揭贷款1700亿、新增信用卡贷款1000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