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由于股指期货交易市场的限制,期货行业发展呈现分化,多数期货公司开源节流、压缩成本,也有一批后起之秀逆势扩张。在行业创新发展新形势下,不少业内人士反映,人才瓶颈已经成为制约期企成长的突出问题。
创新业务人才紧缺
“期货公司确实存在人才瓶颈,一方面由于期货行业规模相较于其他金融行业较小,从业人员总体数量有限;另一方面,从其他金融子行业进入期货行业的人员较少,人才相对匮乏。尤其在目前‘大资管’背景下,各金融子行业和金融机构均将资产管理业务作为重点,对优秀资管业务人才的争夺竞争非常激烈。”兴业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该负责人看来,由于期货行业的资管业务起步较晚、盈利能力较弱,相比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子行业,在薪资福利方面竞争力有限,在对优秀人才的吸引方面处于劣势。因此,当前期货公司包括资产管理在内的创新型业务人才较为紧缺。
恒泰期货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江明德表示,目前期货公司人才需求量很大,混业经营趋势下,人才的构成需求更广,“比如说,现在期货公司可以参与固定收益业务,这对期货公司来说是全新的市场,很多公司需要重新招募人才。”
“市场上有相应学历背景的人才其实并不少,但这批人往往缺少市场经验。”江明德表示,从期货公司角度讲,对人才需求最好是能马上就用,急功近利比较多。新人不能马上产生效益,和企业短期目标不匹配,会出现来得快、走得也快的恶性循环。
优秀人才流失
在人才需求增长同时,期货公司原有优秀人才近几年却在不断流失。
“与其他金融机构争夺优秀人才时,期货公司在薪酬待遇上往往缺少竞争优势。”有业内人士表示。
去年以来,已有多名期货公司一把手离职,其中原因不尽相同。较具代表性的包括原五矿经易期货总经理姜昌武离开期货公司,履职上海某私募基金。证券时报记者最新获悉,国泰君安期货管理层近期也有重大调整,曾经的上海期货界领军人物之一,原总裁何晓斌正在办理离职手续。据知情人士介绍,国泰君安期货拟任新总裁为原华泰证券上海分公司副总王桂芳。
高管人才流失仅是冰山一角,期货公司中层管理人员、投研等专业人才离职更是不胜枚举。以研发人员为例,证券时报记者此前接触较多的数位分析师都在成名后选择离职,去向以投资公司和大型金融机构为主。
“有一个明显的现象,期货公司人员更多是在期货业内部流动,互相挖墙脚。这带来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这个圈子越来越小,许多人才都出去了;其次,高薪挖来的人才通常都会打破期货公司原有的基本薪酬制度,这对原有人员会造成不平等。”江明德称,“招进来的人多,走掉的也多,特别是一些排名靠后的中小型期货公司。”
多措并举招募人才
上述兴业期货负责人表示,由于行业原因,期货公司平均薪资相对低于其他金融子行业,因此在提升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对专业技术类人才建立专业序列体系,为此类人才提供不同于行政序列发展的专业通道,通过职称评定、考核等方式提升员工职级和待遇,破解领导职务数量有限的难题;二是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推行员工持股,将员工的自身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形成有效激励。
“对兴业期货而言,还应当强调兴业发展平台的优势,加强集团内资源整合和共同发展,给予员工尤其是年轻员工多元化的发展空间和良好平台,促进公司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相融合,以‘软实力’提升公司人员招募的吸引力。”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在员工持股方面,实际上少数走在前面的期货公司已经着手探索。新三板挂牌公司永安期货上月发布公告,拟以3.89元/股,定向发行股票不超过6880万股,融资额不超过26763.2万元,发行对象为永安通鼎13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而该资管计划是为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而设立的,由符合条件的公司员工认购资管计划份额。
“客观说,期货公司整体收入不高。现在期货市场上的优秀人才,很多都是上世纪90年代入行的,当时行业对于人才培养非常重视。从行业角度讲,现在行业协会、地方同业公会也应当发挥作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毕竟这关乎行业的长远发展。”江明德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