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开医院容易赚钱,但真正干起来就发现没有那么简单,自社会资本办医潮流盛行后,中信、华润、北大医疗等央企资本曾誓言收购、改制、建设数百家医院,但三者均在悄悄收缩战线,从2015年开始,险资取而代之成为主力军,但仍然前景难料。
南京仙林鼓楼医院正遭遇这样尴尬:一流的硬件、国际化的定位,但科室不全、医生不够,沦为当地的另一个“社区医院”。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4月9日,泰康人寿、南京大学与仙林鼓楼医院正式签约,医院挂牌成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接下来,双方将在医、教、研方面展开长期合作。
挂上南京大学附属医院的牌匾之后,仙林鼓楼医院的含金量似乎加重了。在过去的一年里,这家占地600亩的三级综合医院经历了仙林开发区管委会占股80%,到泰康人寿接棒第一大股东的身份更迭。
由一家国有医院转变为混合所有制医院,伴随而来的是市场竞争,如何定位、如何吸引人才、如何扭亏成为当前最大的难题。
泰康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给出的答案是:不追求短期回报,将仙林鼓楼医院作为泰康人寿医疗版图的出发地,在汇集医疗资源的同时,实现虚拟保险与医疗、养老的有机结合。
“泰康有巨大的资金,并且是长期战略资金,”陈东升略显兴奋地说:“我们将用三五年甚至五八年的时间,把仙林鼓楼医院打造成一个真正顶级的三甲医院、国际医院,并且是一个顶级医教研、产学研结合的医院。”
这也是险企在医疗领域的另类布局路径。中国公立医院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至今,已经进入大资本办医院的时代。在大资本阵营里,曾经是以华润、复星、中信等国有资本为主,如今国有资本买医院的势头已有所消褪。
从2015年开始,险企因其“不差钱”、“医养结合”的特点,正逐步代替央企资本成为收购、改制公立医院的主力军。
缺医生是最大瓶颈
29岁的何菊芳(化名)患有急性肠胃炎,在仙林大学城工作的三年里,多次去仙林鼓楼医院就诊。
“医院给我的感觉是宽敞、不用排队。但这么大的医院,很多病都看不了,上次有个同事烧伤也没法看,只能跑去市区大医院,也没有儿科急诊。一般感冒发烧、肠胃炎才会来这里看病。”何菊芳略显可惜的说道。
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蹲守的三个多小时里,看急诊的患者只有41名,另外有7名患者因无法实现就医需求而改奔其他医院。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医生。”仙林鼓楼医院院长丁义涛坦言:“与三甲医院相比,我们的科室不是很健全,目前三分之一的科室有人坐班,正常排班还是有困难。”
仙林鼓楼医院自诞生之初就戴着“南京城东唯一按三级综合性医院标准建设的大型医院”的光环。根据最初的测算,仙林地区入住人口50万,为此,当地政府投入16亿建了仙林鼓楼医院,由仙林开发区管委会占股80%,鼓楼医院技术入股20%。
但由于管委会没有独立财政,难以支撑医院每年一亿多的运转费用。去年9月,仙林管委会决定将持有的80%股份转让给泰康人寿,后者成为仙林鼓楼医院第一大股东,鼓楼医院仍持有20%股份。自此,仙林鼓楼医院从公立医院变身为股份制医院。
为解决人才问题,泰康人寿拿出了真金白银。丁义涛介绍,医院计划以优厚待遇面向全球招聘人才,其中主任医师年薪将达100万元,并为所在科室提供打造重点科室、实验室的机会;主治医师年薪50万元,提供到京沪顶级三甲医院进修和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培训机会;应届生年薪也高达12-15万元。
但光有高薪资并不足以吸引优秀医生。4月9日,南京大学正式成为泰康人寿的盟友,将仙林鼓楼医院纳为南京大学第四所附属医院。
陈东升透露,泰康人寿与南京大学的合作是深度、长期的,目前泰康人寿已向南京大学捐款1000万元。结盟之后,仙林鼓楼医院引进的医生可担任南大医学院博导或硕导,并纳入南京大学科研体系进行职称评定。同时,还会根据引进人才的研究课题给予科研启动经费,共享南京大学医学院科研平台。
“这次合作以后,有利于鼓楼医院目前最紧缺的优质医疗人才的引进。我们以前全部是与公立医院合作,这是首次与混合所有制医院合作,它代表了目前中国医院改革的方向。而且仙林鼓楼医院把保险与医疗、养老结合的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明生说。
不过,陈东升也坦言,目前仙林鼓楼医院还处于亏损期,而且还将亏损2到3年。从流量上看,目前开放床位100张,泰康注资以后,近半年门、急诊量等较之前平均有30%左右增长,但是距离预期的5000人次日门诊量尚有不小差距。下一步,医院将重点建设健康管理和体检中心、生殖医学中心和运动康复医学中心。仙林鼓楼医院二期,也就是国际医学中心也正在筹建中,预计2020年建成。
险资入局医疗服务
“泰康将要转型,或者说已经在转型。”在泰康人寿副总裁兼泰康之家CEO刘挺军眼里,泰康人寿正从传统保险公司,转型为以保险为核心的资管、医养三个主营业务并行,围绕大健康布局的创新型金融保险公司。
泰康人寿在医疗领域的布局思路业已成型:以仙林鼓楼医院为样板,牵手当地医院、大学,打造基地型的医教研一体化医院,为泰康医疗养老体系培养医疗、护理、医院管理和养老社区管理人才。在此基础上,再布局医养结合的康复医院和养老专业护理系统,形成从预防到急症期治疗、急症后期康复到长期护理的完整体系。
在养老领域,泰康人寿也是落子频频。目前泰康人寿已经拥有七个在建的高档养老社区,包括已经开业的北京“燕园”,即将试运行的上海“申园”以及广州“粤园”,苏州、武汉、三亚、成都的养老社区都将在2018年左右竣工。
刘挺军强调:“我们是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在一个垂直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深度的、自然的整合,和其他集团的整合模式还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内部协同性很强。从集团层面上看,泰康一方面会继续让保险和医养结合,另一方面是拥抱互联网,包括迎接人工智能对医养产业和健康产业发展的机会。”
不少险企均表现出对医疗服务行业的热情,也有险企跟泰康人寿一样在试水收购、共建医院。其中较为引人关注的是阳光保险、中国人寿,这三家险企布局医疗的路径不尽相同,但在股权上三者不约而同地选择控股股东。
阳光保险于2014年开始布局医疗产业,拟构建一个以医疗服务、养老护理、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核心的阳光大健康生态圈。保监会此前已批准阳光保险发起设立阳光融汇医疗健康产业成长基金,规模为50亿元。
2014年6月,保监会批准阳光人寿投资控股阳光融和医院,成为中国首家由保险机构控股的综合性医院。今年4月初,该医院通过潍坊卫计委评审组的验收并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预计5月份开业。
而中国人寿则把健康医疗、养老保险、政府购买服务作为重要的业务板块,结合健康医疗产业投资和养老养生社区服务,形成跨界的大健康、大养老产业链。
在收购医院方面,中国人寿于去年1月投资香港康健国际医疗集团,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推动康健医疗于去年12月投资控股河南省三甲医院——南阳市南石医院。
中国人寿还计划投建三甲医院。今年1月,公司在官微披露,其与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国药集团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在山东省淄博市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将共同投资设立医院管理公司,负责淄博市中心医院西院区工程项目的建设,以及新院区的设立与运营。中国人寿为该医院管理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央企退让,险资补位
险企布局医疗的优势十分明显:大量的资金、庞大的客户群体。
在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中国保险学会理事郝演苏看来,寿险市场成熟到一定阶段,险企会通过关联性服务打造一个完善的产业服务链,而医疗就是主要的关联性服务。其中,险企的客户资源相对优质,他们往往愿意参与到疾病的前期预防。一旦险企形成医疗网点,这些客户就可以成为医院的中长期客户。
“健康险要想发展得好,首先就是要降低成本,所以做健康险的寿险公司要有自己的医院牌照。如果险企可以给健康险的客户提供干预措施,包括定期体检、治疗等,把前端做好,后续的赔付率就会降低。现在就看险企怎么与医院的管理层磨合。”郝演苏说。
不过,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也向记者表达了担忧:“国内保险企业现在拥有的医院不多,劣势还没显现出来。而在美国,保险公司做的是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医疗服务,因为需要成本控制,最终影响了医疗质量,比如减少聘请的医生数量。而合理的医疗质量必须有成本的保障。”
从2015年底开始,社会资本参与中国公立医院改制的格局发生了变化,曾经的主力阵营已在悄然改变。在险企加入公立医院改制大潮之前,国内收购公立医院的主力,是以华润医疗、复星医药、中信医疗、北大医疗为主的国有资本。不过,历经四五年的发展,国有资本收购公立医院的步伐已有所减缓。
其中,华润医疗成立于2011年10月,由华润集团全资控股,是医院投资里的“央企正规军”。但在2015年中,华润医疗在公立医院收购方面一无斩获,最近的一笔收购是2014年底收购淮北矿工总医院集团的全部股权。今年4月9日,华润医疗变身成为凤凰医疗控股股东,在医疗领域的打法上探索与民营资本合作的模式。据悉,华润医疗的团队已有部分跳槽或正在寻求新东家。
另一家央企中信医疗最近的一笔收购则更早,是2014年8月底与汕尾市政府联合成立一家投资公司,对三家市直医院-汕尾市人民医院、汕尾市妇幼保健院、汕尾市第三人民医院整体改制。据悉,中信医疗高管陈一现已另谋高就。
北大医疗自建成北大国际医院并收购齐鲁石化中心医院后,便没有下一步动作。
三家曾经信誓旦旦收购数百家医院的央企和校企资本,目前进展极为缓慢。
“之前国家在提倡社会资本办医,但是社会资本办医院很难,收购公立医院过程也很繁杂。这不仅是资金的问题,还有职工的编制等安置问题,甚至是议价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收购之后还面临保持非营利性还是营利性的医院问题,这都会影响医院的运转和发展,最终影响收购。”庄一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