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行与团队是分行管理架构中最基础的单元,既是拓展业务的桥头堡,更是防控风险的护城河。在两率考核体系下,不良拨备下到支行团队,出现一笔不良,所有业绩都有可能被拨备蚕食掉,最后还得向分行借钱发工资,作为支行行长与团队长,队伍如果带成这样,大家情何以堪?”
前述,系平安银行深圳分行行长姚贵平在2015年“致全体支行行长与团队长的一封信”中放的“狠话”。
一组详实的数据,或更能从侧面反映这位分行行长对风控严丝密缝的要求:
截至2015年末,平安银行深圳分行不良率仅为0.32%,与2014年0.31%的不良率几近持平,而且不良贷款余额较2014年略有下降;相较2013年末,实现不良双降。按深圳银监局“不良+关注”的统计口径,其2015年末“不良+关注”率仅0.9%,资产质量在当地大型商业银行中位居首位。
0.32%的不良率,0.9%的“不良+关注”率,在商业银行整体不良率连续十个季度攀升、行业不良贷款率1.67%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难得。日前,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这位从业近三十载、经验丰富的商业银行“老兵”,试图探寻他让一家资产规模五千亿的分行能够长期保持资产质量优良的“秘诀”。
“当下金融脱媒已经很普遍,银行需要架桥、修路,需要摆渡、挖隧道,来打通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我们的定位是扮演服务角色,走轻资本之路。过去靠资产迅猛扩张、靠资产维持收益的旧路已经不是优选。”姚贵平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直言。
不良率仅0.32%
言及商业银行经营,资产质量始终是绕不过的话题。
令人咋舌的是,在全国商业银行不良率持续攀升至2015年末的1.67%的大背景下,平安银行深圳分行不良率仅为0.32%,与2014年0.31%的不良率几近持平。按深圳银监局“不良+关注”的统计口径,其“不良+关注”率仅0.9%。
据了解,姚贵平的“打渔论”和“吸毒论”在行内已流传甚广:“打渔论”指的是在风高浪急时候,不能贸然出海打渔,避免浪打船翻人亡,已经出海的渔船尽早归来,抓紧时间休养生息,待风平浪静时再扬帆出海。
所谓“吸毒论”,是指在明知道贷款出了风险,但并未果断退出,迅速止损,反而希望通过增加贷款来盘活、稀释不良,导致窟窿越填越大。这如吸毒者的毒瘾愈发强烈,结果便是企业与银行双双深陷泥潭。
正在此思量下,过去两年,面对经济下行、市场形势复杂的情况,平安银行深圳分行并未在信贷规模盲目扩张的道路上冒进。一方面增量信贷审慎介入新行业,另一方面逐步退出对产能过剩、生产技术落后企业的授信,2015年已全额退出企业授信34户,敞口13.27亿。
“搞银行,必须对大趋势判断清晰,及时判断拐点,绝不能与趋势为敌。如国家政策明确提出‘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的行业,不要碰,坚决退出,同时逐步压缩夕阳行业的存量信贷规模。”姚贵平对此直言不讳。
在具体的风险防控上,姚贵平则注重同时强化两种手段:“经验指导”、“模型打造”。据了解,2015年平安银行深圳分行聚焦贸易融资、贷贷平安商务卡、新一贷等业务和产品进行了重点风险防控。
其中,针对贷贷卡、新一贷和传统小微三项业务的前中后台风险管控情况进行过专题研讨,针对贷贷卡、新一贷业务中的“失联”、“假资料”等关键风险点,拟定118条风控措施,建立起全流程的风控机制。
“随着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持续攀升,若不加强主动管理,下一步将有可能引发潜在的危机。坏账的积累,就好比人身上长了脓包、肿瘤,隐藏在皮肤下面,平时穿着衣服看不见;但如果你不去消毒、不动手术,早晚有一天会病发。”姚贵平对此并不讳言。
首提“支行破产”
作为电子制造业重镇的深圳,2015年经历了一场中小企业倒闭风波,一些顶着明星光环的代工制造企业的突然关停,连锁反应地引起其上下游数百家供应商的“地震”。
2015年10月,深圳市某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公司放弃经营及涉及员工权益的通告》(下称“A电子”),宣布公司因资金链断裂,决定即日起停止生产、放弃经营。其中供应商3亿元货款被拖欠,6家银行逾2亿授信面临风险。
据了解,A电子曾是深圳明星企业,主要生产手机壳的上盖、下盖、中框以及机顶盒配件,为中兴、华为、TCL等手机厂商供应手机配件。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显示,2014年A电子营业收入4.59亿元、净利润1905万,资产总额7.25亿元,负债5.8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平安银行深圳分行风险管理部内部人士处了解到,2014年3月起A电子在该分行获批授信额度2000万,敞口1000万。
“至2015年5月,分行现场检查时发现企业经营异常的端倪,A电子长期拖欠多家供应商货款,部分供应商已停止供货;且90%的销售量集中在两大公司,因无法按时完成下游订单将迫使下游机构取消订单。”平安银行深圳分行王伟(化名)向记者透露。
“其时,A电子的实际控制人陈某有意转让股权,公司内部出现内讧,疏于管理。为此我们在6月紧急制订退出策略,2000万授信在9月初全额退出。只是没想到国庆假期结束后福昌就宣告破产了。”言及此时,王伟仍是心有余悸。
然而,A电子的信贷退出绝非个案。
据了解,去年平安银行深圳分行已全额退出企业授信34户,敞口13.27亿;部分压缩企业8户,敞口3.16亿;追加担保5户,敞口2.92亿;完成整改88户,敞口53.98亿。
“实际上,去年分行内部会议上,我多次强调‘支行破产’的理念,当然‘破产’二字是打双引号的。目的在于警醒各个支行行长,不要总想着风险发生后就跑来找分行求助,要有‘风险自担、自负盈亏’的理念。谁的资产质量不行,就砸谁的饭碗。”姚贵平如是称。
何为“支行破产”?姚贵平进一步阐释:自2015年起,平安银行深圳分行将不良(含非应计)的拨备成本,落实到经营单位和客户经理,拨备成本纳入经营单位的考核,分行按一定比例调减经营单位的考核利润。
其中损失类、可疑类、次级类的计提比例分别为100%、60%和30%;而未纳入次级/可疑/损失的非应计贷款,逾期天数在360天以下的最低拨备比例为25%,逾期1年以上、2年以下和2年以上的最低拨备比例分别为50%和100%。
具体管理流程中,在选定存在不良的支行机构后,由风险管理部统计其拨备成本,计算并核实扣减利润,实行按月记账,每个季度在分行内部通报,至年底统一扣减利润。
“风控要学会牵牛鼻子、不要抓牛尾巴。所谓牵牛鼻子,就是在贷款仍处于正常状态的时候,就要去抓,判断哪些行业、企业、贷款可能面临潜在风险,进而加强排查、主动退出,”姚贵平透露,“抓牛尾巴,就是等到贷款已经出现不良时才去抓,那肯定是事倍功半。信贷核心不仅在于何时精准进入,更着重于怎样精准地退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