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李迅雷:一季度经济脱实向虚格局并未改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定军 2016-04-19 08:18:2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融资放巨量,投资加杠杆;民间投资跳水,政府投资挺进;去库存、补库存,都是做加法;脱实向虚格局未变,壮士已难断腕;宽松货币政策或会遇到挑战。这是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2016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解析的主要观点。

其中,一季度房地产增加值增速达到9.1%,金融增加值增长8.1%,其它行业增加值绝大部分低于6.7%,表明这一轮经济稳定增长主要靠房地产和金融来拉动。

4月18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的专访时,李迅雷指出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他认为下一步不能光靠大量的投资来拉动,应该继续淡化GDP增长目标,加大改革力度,来促进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

经济脱实向虚格局并未改变

《21世纪》:今年一季度实际GDP只有6.7%,广义货币13.4%,也是GDP实际增速的2倍,显示经济主要是靠货币支持拉动明显,你怎么看?

李迅雷:资金投入大产出小,这是个问题。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GDP环比增长只有1.1%,金融与房地产对GDP的贡献还是最大,同比分别为8.1%和9.1%,说明经济脱实向虚的总体格局并未改变。这一轮经济稳定增长主要靠房地产、基建以及金融来拉动。

货币宽松政策拉动经济难度加大

《21世纪》: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否可持续?

李迅雷:目前投资效益大大下降,这使得这样的增长不可持续。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升,但是额度占全年比例不高,只有12%,假如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占全年的30%,后三个季度如何运用巨额资金,是一个大问题。另外,通胀如果超过3%,则央行将不得不收紧货币。那时资产价格会下跌,投资也会放慢。

实际上,整个投资走势存在隐忧。

正常情况占全部投资65%以上的民间投资一季度增速只有5.7%。从短期看,要拉动投资只能靠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但其自有资金投资规模是下降的,说明投资在加杠杆。目前很多债券违约,地方政府投资还是只能靠借新债还旧债。

我们目前货币发行量差不多是GDP的两倍,主要原因是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对金融业也有好处:拆借、理财等各类业务得以大力发展,使得金融对GDP的贡献比例大。

目前中国的投资有三个特点,即钱大多投向房地产、基建、中西部地区。

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从去年1%的增速,大幅反弹至6.2%,在全部投资总额中的占比提高到20%。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增速达到19.6%。中西部地区投资比重继续加大,投资增速也快于东部。

通过传统的依赖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来拉动经济,但这对经济的拉动是不可持续的,比如基建投资是低回报的,产生的现金流很少,通常连支付利息都不够。

目前广义货币M2目标是13%,长期超过此目标,使得通胀有抬头的可能,而美国又有加息的可能,这使得再降准降息的宽松政策来拉动经济难度加大。

去库存的同时也在补库存

《21世纪》:如何看待一季度的房地产去库存情况?

李迅雷:一季度,中西部地区房地产的投资增速均超过东部地区,但是要去库存的地区主要是中西部。随着房地产投资的增长,不少行业也开始补库存,进而拉动了工业增加值的提升。其中,水泥的增长是最引人注目的,这与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增长不无关系,而这与去落后产能的目标相反。

本来,中西部地区的三四线城市若能吸引农民落户,实现转为城市市民的新型城镇化,可以很好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农民市民化涉及政府投入以及人口流动等条件,这需要地方政府财力支持,而三四线城市用于居民收入增长和保障的资金还是不多。

从近期房地产销售看,主要是东部拉动明显,而目前房地产投资却主要在库存严重的三四线城市。同样加杠杆,应该加在东部,而不是中西部。

短期看就业,长期看改革

《21世纪》:在这样的情况下,短期内中国经济增长是否令人担忧?

李迅雷:GDP其实只是经济运行的结果,目标的制定应该以人为本,而现在的问题是目标太多。就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来比,长期目标更重要,提高效益更重要,短期目标看就业就可以了。目前中国就业整体情况良好,不必太担心经济增长。

《21世纪》:怎么看全年经济,对下一步宏观调控有什么建议?

李迅雷:今年二季度经济仍上升,全年经济达到6.5%没问题。但是这个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我们还是要看投入产出比,如果投入很大,仅带来不相称的经济增长,甚至还把通胀搞起来了,这是不值得的。

目前,污水治理、基础设施投资等需求很大,但是投入大、回报低,基于社会福利等考虑,这样的投资必须做,但是如何做到可持续,需要思考和解决。

另外,很多市场潜力很大的领域,可以有好的回报,但是都需要改革,比如航空涉及低空领域的放开,需要改革的推进。

总之,目前的经济结构性问题,已经不是通过货币政策宽松或收紧可以解决的,需要大力度推进改革来逐步修复,虽然药方早就开出,但期待能早些下药。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