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即将入夏,笼罩在互联网金融头顶上的低气压一直未散,从“准生”“规范”“监管”再到“整治”,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互金行业几乎走完了春夏秋冬。
时代周报特约评论员 姚冬娜
即将入夏,笼罩在互联网金融头顶上的低气压一直未散,从“准生”“规范”“监管”再到“整治”,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互金行业几乎走完了春夏秋冬。
继深圳、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严厉叫停房地产众筹业务后,深圳市公安部门开始全面摸底互金平台,这尚属全国首次。而在创新金融监管领域,深圳上一个首例是金融办率先肃清首付贷。
据媒体报道,4月中旬,国务院组织14个部委召开电视会议,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有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专项整治,为期一年。据悉,按照整治工作配套的相关文件,整治将共有七个分项整治子方案,涉及多个部委,其中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将分别发布网络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和互联网保险等领域的专项整治细则,个别部委负责两个分项整治方案。由于此次整治涉及打击非法集资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公安机关将密切配合参与其中。
各级金融办、工商部门以及各地协会纷纷行动,要求各家平台每月定时向上述部门同时递交相关报告。据悉,具有“高收益率揽客”“面向社会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夸大或不实营销”嫌疑的P2P平台将成为整顿行动的重点彻查对象。
一场大刀阔斧的行业整顿业已开场。
P2P与线下理财公司之辨
这场从“规范”到“整治”的风向转变得如此猛烈和快速,很多人都“归功”于e租宝。实际上,从去年年底的e租宝、大大集团到近期的易乾财富、融宜宝,由于舆论导向、大众群体大多不能正确定义,一概称之为“P2P”,使得不少P2P网贷平台躺枪。在过去真正属于P2P的网贷问题平台中,盛融在线已经算是待收金额较大的平台,但其待收仍不足10亿元;而e租宝约500亿元的待收余额,已接近整个P2P网贷行业问题平台历史累计167.2亿元金额的近3倍。也就是说,并非这些动辄百亿级别的理财公司倒闭导致了P2P网贷行业的严厉监管,反过来说,我们从媒体上看到监管层的严厉打击,也并非针对P2P,而是线下理财公司。
互金行业前期监管的缺失,确实导致了一些行业问题,但行业监管的速度,和行业发展的速度是正相关的。借助互联网的东风,这个行业发展非常迅速,问题暴露得也非常快,再按照过去那一套,从“指导意见”熬到“法规”得折腾个好几年,放在互金行业是行不通的。所以在我看来,如今的监管只不过是在原来缺失基础上的正常回归。
监管层的频频表态,确实让P2P网贷行业加速洗牌,但这个洗牌从长远来说是良性的,因为金融需要专业和谨慎,P2P网贷业务集中在有实力的平台手上,更有利于行业发展;而实体经济下滑,优质资产资源匮乏,在这样的情况下,行业里的平台数量明显是过多的。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虽然问题平台数量仍然居高不下,但其中“停业”的占比从去年5月的7.7%飙升至今年4月的近50%。显然,随着监管方向越来越明确,不少平台因为无法满足监管要求而进行资金清算后良性退出,这充分说明了整体行业的理性回归。
创新不是互金企业存活关键
对于平台而言,行业被洗牌不可怕,只要自己不是被洗掉的那一个。“剩者为王”,是目前行业监管环境下最正确的制胜法宝。前不久笔者参加一个行业沙龙,与会的同行朋友对互金行业未来的创新积极可期。笔者认为,要把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理性区分开,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市场定位和核心竞争力,但创新并非企业存活的充要条件。区别在哪里呢?举个例子,细分领域的产业金融,是一个平台的市场定位和核心竞争力,但这不见得是什么创新;然而如果把平台产品和产业金融的场景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黏性的生态圈,这是创新。
诚然,确实有不少资本实力雄厚、互联网基因强大的平台,可以借助颠覆性创新取得跨越式的发展,但实现者寥;绝大多数平台,在目前的监管政策环境下,创新空间是非常有限的,与其把精力盯在创新上,还不如沉下心来打磨自己的产品,优化自身的业务模式,毕竟,这场行业整治也不是闹着玩儿的。
说回这次国务院牵头的专项整治,朋友圈都被那句“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刷屏了。不知道有没有人和笔者一样,想起《圣经》里所罗门智慧断案的故事。故事说的是,两个妇人争抢一个孩子,都说是孩子的生母,所罗门决定要拿刀把孩子分成2半,让她们一人拿一半。其中一位妇人死活不同意,只能眼睁着把孩子让给别人。所罗门因此把孩子判给了这位保护孩子的妇人,这才是孩子的母亲。
事实上,P2P网贷平台发展到现在,已经衍生出不少混业经营的业务模式,考验着有关部门混业监管的智慧。“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只是第一步,抱走之后如何监护好它的健康长足发展,才是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者系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商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