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归,这是近期备受市场热议的话题之一。然而,随着一纸传闻的来袭,却让中概股回归之路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受此影响,在最近一周时间,中概股乃至部分涉及中概股借壳的概念股,均出现了股票市值大幅缩水的局面。其中,根据的数据统计,20家已宣布私有化的中概股的平均跌幅已经超过10%,而累计蒸发市值或已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影响着中概股市值大幅波动的主因,还是离不开近期坊间传出了一段市场传闻。其中,有传言称“证监会将暂缓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企业回归到国内上市”。随后,证监会也对此作出了相应的回应,并作出了“正对中概股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表述。
“成也政策,败也政策”这无疑是当前中概股企业回归之路的真实写照。但是,随着近期证监会的公开表态,实际上也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概股回归A股的进程或将有所延缓。显然,这将会对已经宣布私有化退市的中概股企业来说,构成沉重的冲击压力,而对于刚刚宣布私有化退市的中概股企业,更是让它们处于进退两难的格局之中。
从暴风科技到世纪游轮的价格飙涨,让中概股企业看到了回归A股的希望。其实,对于远赴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企业来说,虽然名义上得到了海外上市的资格,且让企业的影响力延伸至海外市场。但是,在其上市之后,对绝大多数的中概股企业来说,也并不轻松,甚至每天都会迎来各种各样的市场质疑声音,其在海外上市的压力可想而知。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海外成熟市场,多数中概股企业并未获得理想的融资效果。然而,纵观历史数据获知,不少中概股企业却因股价长期低迷或涉及各类的违规事件,而遭到了当地市场被动退市的处理。与此同时,更因为海外成熟的监管处罚机制的存在,会让这类企业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退一步来说,如果上市企业遭遇到投资者集体诉讼的危机,则将会对企业构成致命性的打击。
此外,对于部分优质的中概股企业而言,其在海外上市之后,也未必能够安心获得海外融资的“福利”。有时候,对于这类中概股企业,其主要担忧的,并不是海外较高的违规成本,也不是低迷的交易量水平,而是担忧股票遭遇到部分做空机构的强势狙击。由此一来,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有效地阻挡这些机构的袭击,则将会对企业的市值、名声等因素构成沉重地冲击。
由此可见,中概股回归A股,更可能属于中概股企业寻求发展的一种期盼。与此同时,强悍的市场赚钱效应以及偏高的融资估值水平等因素,也是中概股企业急于回归A股市场的主要动力之一。
但是,遗憾的是,在中概股回归进程有所延缓的预期之下,却对那些急于通过私有化退市回归的企业,构成深刻性的冲击。不过,针对中国股市这一典型的政策市场,政策的变动,也足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发展命运,而对于时下处于进退两难的中概股企业来说,或许更需要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来摆脱当下的回归困境。
实际上,中概股企业回归之路,也并不轻松。但是,若国内政策有所收紧,则对已经宣布私有化退市的中概股企业而言,将会是一次重要性的考验。
起初,对于这类企业而言,当其正式开启私有化退市的程序之后,往往需要考虑到融资成本、诉讼成本、中介机构成本以及时间成本等因素。显然,对于这类宣布私有化退市的中概股企业来说,每一个步骤,都是充满着考验,而期间稍有不慎,则往往需要让企业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
时下,随着国内政策的有所收紧,而中概股企业回归A股之路也有延缓的趋势。受此影响,对于这类企业而言,一方面需要及时做好解决的方案,尽可能降低企业的成本风险;而另一方面,则需要考虑更多的融资渠道,或为未来重新回归至A股市场做好铺垫。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中概股企业回归政策的收紧预期愈发强烈,中概股股票市值的骤减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或许,对于一些企业来说,还可能会遭遇到部分投资者的诉讼风险。由此可见,对于中概股企业来说,未来的发展命运更需要紧盯政策的脸色。
在笔者看来,中概股企业回归A股市场,仍然会是一个大趋势、大方向。但是,对于以政策作为主导的A股市场,基本上离不开“成也政策,败也政策”的特征。因此,政策的松紧,将会直接影响到中概股企业的后续发展命运,而在其未来回归之际,如何让股市财富再次分配的规则显得更加合理,也将会直接考验着管理层的治市智慧。
(郭施亮,知名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