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出现企稳迹象,但随之出现的政府债务,地方债务增速高企,以及企业信用债问题不断曝光,引发市场普遍担忧。
财政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10.6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16万亿元,两项合计占GDP的比重为39.4%。加上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按平均代偿率20%估算,2015年全国政府债务的负债率将上升到41.5%左右。上述债务水平低于欧盟60%的预警线,也低于当前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因而,整体风险仍然可控。
具体到地方政府债务水平而言,以国际通用的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指标衡量,我国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率为89.2%,低于国际通行警戒值。而且,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了大量与债务相对应的优质资产作为偿债保障,加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这些为债务偿还提供了根本保障。对于已经检测到的一些结构性、区域性问题,财政部及有关部门正在督促地方和相关金融机构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这类风险可以得到有效管理。
总体而言,低利率和高储蓄率的环境更加有利于债务问题的化解,而且,银行业资本充足率达到了13%以上,有能力抵御可能出现的风险。中国金融体系也是稳健的,当前拨备覆盖率已超过180%,完全可以覆盖不良贷款。况且这一问题并没有达到危言耸听的地步。
不过,此前中国社科院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显示,中国债务整体可控,但风险在于非金融部门杠杆率过高。2008年之前,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一直稳定在100%以内,全球金融危机后,加杠杆趋势非常明显。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由2008年98%上升到2014年的149.1%,扣除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杠杆率提高到123.1%,高于美、英、德、日等对比国家情况。这也和目前频繁触发的信用债违约相暗合。
综合来看,政府债务仍有举债空间,一方面适度加大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阶段性加杠杆,另一方面通过深化改革,兼并重组,支持企业逐步“去杠杆”,可以避免全社会债务收缩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防止大起大落,保持经济总体平稳发展。
随着全社会的杠杆水平逐步下降,政府的杠杆再逐步释放。同时,保持宏观经济基本稳定,也可以为从容解决债券信用违约创造适当环境,在债券市场上出现适度违约,籍以打破“刚性兑付”的怪圈,有利于健全投资者的约束机制,使债券市场收益率更好地与信用风险、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相匹配,以便更真实地反应企业筹资的使用效率,使利率调控机制获得更有效的传导渠道,从而于发挥市场引导资源有效配置的作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