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5月工业利润持续回落 煤炭钢铁利润逆势大涨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5月份工业利润整体维持了4月以来的回落态势,钢铁煤炭等原材料行业的利润却逆势出现了大幅上涨。

工业利润的回落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处置非主业资产的速度在下降,另一方面受油价的波动,化工、石油加工等下游 行业利润出现较大回落,而电子行业利润的持续下滑则引起该领域存在产能过剩的担忧。

钢铁、煤炭等原材料行业价格的上扬使得其利润水涨船高,5月份钢铁、有色等产量也出现了上涨,这些过剩行业产能的出清正遭遇一轮“复产潮”。

石化电子利润大降

国家统计局6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6.4%,增速比1-4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利润同比增长3.7%,增速比4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

尽管利润增速有所回落,但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2.9%,增幅比前4月提升了0.5个百分点。收入下降较大的是营业外净收入,5月份的这一增速为19.7%,比4月份回落36.5个百分点。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经济预测部副主任范剑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前一些企业在亏损,为了维持财务报表好看,就会卖掉一部分非主营业务资产。处置主营业务外的资产是一次性行为,短期可以增加利润,长期看还会拖工业利润增长的后腿。

5月份化工、石油加工、电子和烟草四行业盈利大幅下降,合计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减缓2.9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速连续多月负增长,5月同比下降15.1%,降幅比4月份进一步扩大9.2个百分点。

范剑平表示,电子领域利润的下降首先是消费市场潜力不济,电子产品高速增长的周期已经结束,容量已趋于饱和,作为最终消费的主体,年轻人的人口规模也在缩小。

这些行业有很多外贸代工企业,利润受国际市场疲软的影响,加上技术创新的速度趋缓,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利润增长也因此承压。

至于该行业是否出现产能过剩,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徐希燕持否定态度。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几月这一数据不太好很大程度上是国内外经济不景气,个人对未来收入预期不明朗影响了正常消费。就这一行业来看,其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强、产品迭代很快,国内外消费需求仍有潜力。

范剑平则认为,即使在高新产业领域,投资率过高消费跟不上来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中国现在的最终消费率只有52.8%,在现阶段增加20个百分点才是正常的水平。但投资增速很快,尤其是一些新产业,这很容易产生产能过剩,所以工信部已经警告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投资要谨慎。

煤钢利润逆势反弹

在工业整体利润回落的同时,煤炭、钢铁、有色等主要能源原材料行业利润却逆势出现大幅上涨。

数据显示,5月份煤炭开采业利润同比增长2.5倍,结束了近年来持续下降的状态;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6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2.1%,均延续了4月份以来快速增长的趋势。

以钢铁为例,螺纹钢期货价格自2011年5月开始,历经长达5年的阴跌,最低曾探至1580元/吨,2016年2月则迎来了一波强劲的反弹行情,4月底螺纹钢期货价格创下高点,最高达到每吨2787元,较去年年底暴涨了72%。期货市场的疯狂直接带动了现货市场,很多钢材出厂价一度涨至每吨3000元以上。

价格攀升令吨钢毛利不断攀升,钢企盈利面持续扩大。据光大证券近期测算,其模拟的钢铁业利润已接近10年来最高,4月钢铁业税前利润已逾400元/吨,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税前利润率则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已经下降的原材料行业产量正在随着利润的回升而反弹。

数据显示,2015年的粗钢产量比2014年下降了2.2%,而今年5月中国粗钢产量达7050万吨,同比则增长了1.8%。在价格驱动下,今年4月,国内钢铁日均产量甚至创下了历史新高。

在这背后,是2月以来每周高炉开工率和容积开工率持续呈现出的环比上升态势,以及由此而来的大规模停产钢企的“复产潮”。

中联钢的数据显示,从今年2月到5月的第3周,钢铁全行业共复产102座高炉,其中,2月复产13座,3月份复产48座,4月份复产24座,3个半月复产总容积8.42万立方米,年化产能约8200万吨。复产的企业绝大部分为停产较久后复产,有一小部分是检修后恢复生产。

更严重的是,复产的趋势仍在持续,中钢网的统计显示,截至5月份第3周,有复产计划或传闻的钢铁产能仍然有3800万吨,占年初停产比例的24%。国内242家钢铁企业高炉个数开工率已上升至84.23%,高炉容积开工率为88.84%。

这使得煤钢行业的去产能面临着不小的阻力和不确定性。

6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强调,今年要去掉煤炭的产能2.8亿吨,去掉钢铁产能4500万吨。

范剑平表示,钢铁煤炭行业是绝对过剩产业,还面临着国外的反倾销限制,长期看不存在利润持续回升的基础。这些行业产量的恢复是短期的,受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但去产能是个长期的问题,其推进不可避免面临着就业、债务等问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