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徽农金融服务室”、改善农村地区致富环境、普及金融IC卡……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在推广普惠金融的道路上创新发展,实实在在地让惠于民。近日,人民银行舒城县支行行长彭菊颖针对推广普惠金融的具体措施和经验接受了新华网记者专访。
新华网:舒城县金融信贷行业近年来发展状况如何?有何特点?
彭菊颖:舒城县在“十二五”期间面对着一个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县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都能够在严格执行稳健货币政策方面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可持续优化的信贷业务,促进经济转型和升级,充分保障中小微企业、“三农”经济发展,保民生、促发展,有力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对资金的合理需求。全县的金融业规模也得到了空前的扩张,资产总额也从28.97亿元增加到91.82亿元;存款余额从125亿元增加到27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从71亿元增加到153亿元,存贷款的主要指标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增速也高于我们全省的平均水平,贷款的净投放有82.25亿元。信贷资金对我县的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舒城县金融信贷行业的有三个主要的特点。首先,从期限结构来看,短期贷款的增幅要低于全部贷款的增幅,中长期贷款的增幅比较大;从发放贷款的银行来看,除了法人金融机构以及我们省内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如徽商银行、舒城县农商行,占据了主要占比之外,全国性的金融机构也逐步地从以前贷款投放不断萎缩到成为主导力量。从行业分布来说,第二产业信贷的占比比较大,是信贷增长的主要动力。从贷款的主要投向来说,涉农贷款余额增长也比较可观。
新华网:大力推广普惠金融之前,舒城县小微企业信贷情况如何?农村金融发展情况如何?还有哪些困难?
彭菊颖:在大力推广普惠金融之前,小微企业、农户只能通过融资型的担保公司来获取信贷资金,途径特别窄。农村的乡镇,特别是经济较好、人口较多的乡镇金融网点也比较欠缺。这些软件和硬件的不足直接制约农村金融的发展。
新华网:人民银行舒城县支行对发展普惠金融采取了哪些措施?当地的银行业对推广普惠金融态度如何?
彭菊颖:推广普惠金融是党中央和上级行一直以来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基层央行的工作重点。为了做好辖区内普惠金融的工作,根据上级行的要求,舒城县支行结合县域金融发展的实际,多措并举来开展普惠金融相关工作。
首先,推动“徽农金融服务室”的村级全覆盖,这是舒城最具特色的一项普惠金融工作,目前在全省有很大的影响力。在总结了一些前期的经验,先行先试,依托村级便民服务大厅,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点,来专门建设“徽农金融服务室”,创新出了这一新的服务渠道和方式。
2015年6月份,建设第一个“徽农金融服务室”,随后铺开,该年共建设了10个试点。这10个试点的结果表明,这种方式能回避掉之前资金使用有风险、便民服务不到位的“短板”,得到了多方面的高度认可,并在全省进行了推广。
今年5月份,和联合县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普遍建设“徽农金融服务室”的通知》,依托村级的便民服务室,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徽农金融服务室”建设纳入到了基层党组织考核中去,实现了机制和制度的保障。对“徽农金融服务室”建设的范围、对象、标准以及建设的步骤时间都做了详细地计划和部署,最终要实现全县的所有行政村“徽农金融服务室”全覆盖的目标。2016年的力争建设不少于162个“徽农金融服务室”,实现功能性全覆盖。
其次,大力改善农村地区的致富环境,也就是结合当前舒城县农村地区支付环境的现状,对农村地区非现金结算这种工具的推广运用来进行部署。鼓励银行业加大POS机、自动柜员机的布放,利用现有的“徽农金融服务室”,提供安全可靠的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的服务。我们也会加强和上级的沟通,来争取一些政策补贴,支持这些农村的结算工具在农村的运用。同时,也加快推进金融IC卡在我们公共交通、旅游景点、医疗卫生、社保等等方面的运用。金融IC卡在公交上的使用也是舒城普惠金融工作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因为舒城县的“一元公交”是一项惠民工程、民生工程,在全国的公交体系都是很有特点的。舒城公交车的保有量是300辆,全部是国有化的。目前已实现金融IC卡在公交车上的全覆盖,并且把以前存量的公交卡更换为金融IC卡。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对居民持有金融IC卡乘坐公交还有一定的折扣补贴。所以,一方面推动了非现金支付方式的使用,另一方面也实实在在地让惠于民。
第三,积极开展金融支持与精准扶贫的对接工作。金融扶贫也是今年的一个重点工作。舒城支行进一步完善了金融扶贫的机制,精准对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加强监测统计,大力发展扶贫的小额贷款、推动金融机构从内部授权、绩效考核、资源配置等方面对贫困地区给予倾斜。建立了金融扶贫主办行制度,确保贫困乡镇的村民能与责任金融机构双向对接,实现点对点、一对一的扶贫。
最后,不断加强金融知识的维权、宣传、普及的力度,组织各类金融知识宣传,让老百姓懂金融、了解金融、享受金融服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