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重庆市两江新区致力于打造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近日,新华社记者走进这片1200平方公里的热土,访官员、问企业、看码头、进车间,感知经济新常态下两江新区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的澎湃动力。
从今天起,新华社开设“调结构转方式·重庆两江新区调研行”栏目,讲述当地以改革促转型促开放促创新、融入全球经济大格局的两江故事。(开栏的话完)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面向“一带一路”平台不断完善,开放新经济蓬勃发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活力十足;“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速达17.5%……
面对经济新常态,重庆两江新区坚持锻造好创新这把“金钥匙”,以模式和技术创新打造产业新生态,以机制创新拓展开放新格局,以体制创新优化发展环境,为转方式、调结构注入强劲动能。
创新聚产业 先进制造快速崛起
两江水土高新园,拥有京东方投资300多亿元打造的高端显示产业群,陆续推出全球首款10K超高清显示屏等前沿产品;由奥特斯公司投资的高端半导体封装载板制造工厂,两个多月前刚刚投产;在保税港区,以笔记本电脑为主的智能终端产品基地,年产能突破4000万台件……
由一批全球行业巨头牵引,囊括芯片、显示、核心配套和各类终端的庞大电子信息集群,在两江新区基本形成,去年产值突破800亿元。
“电子产业从无到有,持续壮大,关键在于产业组织模式的创新。”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说,他们根据内陆实际,打破传统的来料加工、“两头在外”模式,探索“整机+零部件”“制造+研发+结算”的垂直整合,实现了产业链和价值链双重提升。
两江新区还积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助推各类市场主体抢占新技术、新产业高地。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被誉为工业4.0“主战场”。在地处两江的中科院重庆研究院,3D打印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多个国内领先的研发成果引来社会资本追捧,迅速迈向产业化。重庆华数机器人公司等一批企业则聚焦多轴多关节工业机器人领域,实现控制器、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等关键部件国产化。
“在创新引领下,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拓展到电子核心部件、云计算及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10大领域。到2020年将占工业总产值40%。”汤宗伟说。
创新促开放 迈向全球大市场
近日,注册于两江新区的重庆咖啡交易中心开业,今年将出口3000标箱咖啡产品,咖啡交易额可达20多亿元,5年后有望打造成面向欧亚市场的国内最大咖啡电子交易平台。
“这得益于打通中欧班列、口岸平台和贸易多元化等一系列机制创新带来的红利。”汤宗伟说。
近年来,两江新区围绕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大胆改革创新、积极先行先试,迈上融入全球大市场的“快车道”。
以“合格假定”理念创新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依托中欧班列优势,吸引唯品会、麦乐购等160家龙头企业入驻,成为西部跨境电商聚集地。探索将线上交易和线下体验结合,开创保税商品展示交易新业态,去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创新构建“港口、口岸、保税”三合一的一类口岸功能,形成重庆服务全球市场的核心口岸体系。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推进,两江新区加快机制创新步伐,依托东联长江黄金水道、西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通道优势,积极发挥联接点作用。
记者日前来到两江新区果园港,10多个5000吨级泊位投用,进港铁路专线运行繁忙。港区负责人介绍,通过与中欧班列、东部沿海港口等建立联动机制,水水中转和铁水联运线路突破10条,今年吞吐量可达1200万吨。
创新优环境 市场活力涌动
梳理两江新区的“经济账本”,一组数字引人注目:每年新设市场主体近9000户;129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占重庆全市一半;聚集科技型、创新型企业2000余家……
创新、创业活力涌动的背后,是政府大力改革创新、“自我革命”,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
创新推行“大部制”,简政提效。在两江新区,经济运行局统一承担4个部门的职能,建设管理局对应原来的9个部门,工商、质监、食药监等合而为一,同质、交叉事务合并办理。
向市场放权。两江新区规定,不涉及土地、财政补贴政策的社会投资项目,只需备案,不再审批;对符合产业布局要求的外商投资项目,外资主管部门不再前置审批……目前,新区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为120余项,所有审批事项要素实现上线运行。
大刀阔斧为企业减负。规范涉企收费,两江新区率先实现“清单之外无收费”,并大幅减并收费事项。比如,新设生产性用地项目,从企业注册登记到项目建设完工涉及的34项收费事项,取消、减免或全额抵减11项,余下收费平均调减近一半;清理中介服务62项,其中半数予以取消或大幅降低收费标准。
帮助企业降低要素成本。率先开展售电侧改革等一系列降本举措,为中小微企业建立“融资服务直通车”机制,发放各类创业补助资金6000余万元,累计发展小微企业2万多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