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近日表示,中国现在正面临货币扩张过快的问题,不良风险在未来一段时间仍会持续上升,中国银行业需防范资产泡沫引发的风险,尤其是与地方政府相关的风险和通胀重临的风险。
交通银行(03328)董事长牛锡明同时表示,内银的不良贷款仍未见顶,现在是内银控制资产风险的关键时期。
牛锡明指出,银行在放贷后,利润会即时增加,但3年后风险会逐渐浮现,5年后不良贷款增加,7年后便做成损失,银行在经济转型期间,要由体制、资产负债结构及成本管理等方面,妥善管理风险。
平安银行行长邵平称,内地银行利润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增幅由2011年的逾36%,大跌至去年只有2.43%,但另一方面,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及比率均大幅攀升,银行新增信贷投放面对资产荒的问题,认为现时判断中国经济何时见底及不良贷款何时见顶,均是言之尚早。
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承压
于学军称,近3年来,中国银行业面临自2004年国有银行核销(write-off)方式处置不良资产、改制上市以来最严峻的经营压力,而有关压力短期内难以扭转。
2016年1月,普华永道中国金融服务合伙人朱宇就曾表示过,银行有不同方法可处置不良贷款,核销只是其中之一。
朱宇表示内地经济放缓,加上不良贷款上升,除了影响内银盈利能力,更会削弱其资本水平。此外,朱宇“几乎肯定”内银今年将继续透过发行优先股、债券等方式来补充资本水平,但是,至于银行会否因此而下调派息,他说是银行的综合考虑。
2016年3月,中国信达总裁助理梁强也预计,内银未来会以更多创新的手法处理不良资产,例如债换股。
美银美林则表示,内银坏账置换为股权未必可以解决不良贷款忧虑。美银美林质疑在资本限制下,内银实际上可置换的规模有多大,又认为,市场已普遍预期内银业的不良贷款比率高达10-15%,即使不良率于短期内得以纾缓,未来情况仍令人忧虑。
据汇丰证券估算,每50点不良贷款置换为股权,将影响行业的一级资本比率41点。
不良贷款余额超2万亿人民币
2016年6月,银监会国际部副主任王胜邦指出,过去三年银行业透过减值拨备处理了2万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否则內地银行不良贷款率达到4%,高于內地官方公布的数据。
银监会又透露,今年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规模或达到5万亿元人民币。
于学军指出,截至今年5月底的最新统计,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已大大超过2万亿人民币(下同),不良率升至2.15%,分别较年初新增2800多亿元和上升0.16个百分点。
数字与里昂的估算相距甚远,因此,里昂表示,内银股价虽然偏低,但考虑到不良贷款的风险因素,不建议投资者沾手。
摩根大通表示,若将内银出售或撇帐的不良贷款计算在内,估计截至去年底的不良贷款率约为3.2%。
对于中银监近期收紧内银出售不良贷款的要求,摩根大通指长远而言对银行业的影响正面,但是短期而言,相信会加大中信银行(00998)、民生银行(01988)和交通银行(03328)的不良贷款生成压力。
其中,牛锡明指,去年交通银行的利润增长放缓,不良贷款率上升,该行将在新常态下加快推进重组。
整体债务风险仍然可控
标普银行业分析师廖强表示,内地正蕴酿第二浪信贷风险,主要来自中型和大型制造商,而楼价调整亦持续为内银带来重大尾部风险,相信内地信贷风险仍需两年时间才会见底。但他相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未来两年增长强劲,而内银不良贷款率仍可保持在可控范围,预期今年底前不良贷款率将维持3%以下水平。
朱宇也表示,随着中央推出多项措施,若中国内地经济能走出低谷,相信不良贷款上升的情况也会受到控制。
国新办发言人称,虽然內地银行不良贷款率正在上升,但是当前整体债务风险仍属安全可控,个別或局部债务约并不会构成系统性风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