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中央巡视组批评令国资委感到难受 从而加快国企改革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杨凯奇 2016-07-19 08:04:0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中央巡视组发话 国资委加速央企改革

7月18日,中粮集团在京召开改革战略重组启动大会,公布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方案。

“这个试点在中粮已经运行两年了,但是没有消息传出来,没有人知道它具体做法怎样,具体的效果如何。”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知名经济学家张卓元表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是国资委和央企的中间层,代表国资委向央企派驻股东,对国有资本进行监管。”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一直被外界寄予国企改革抓手的厚望。直到此时,这项重要的改革方初见端倪。

今年2月,肖亚庆接任张毅成为国资委主任。“国企改革进程缓慢”的质疑声已经此起彼伏。在今年两会的“深化国企改革”记者会上,肖亚庆并不讳言所面临的挑战,“改革的任务很重”。

6月1日,中央第十四巡视组向国资委党委反馈专项巡视情况,中央第十四巡视组组长陶治国首先提到,“党的领导弱化,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够到位,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进度较缓,改革系统性、针对性、时效性不够强。”

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中央巡视组的批评令国资委感到“不好受”,从而加快了改革步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新建立7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如今,国资委为之踌躇满志的央企改革被装上了加速器。

7月14日,国资委在一场媒体通气会上公布了2016年上半年国有企业改革的情况。“国企集团层面重组步伐不断加快,五组10家中央企业重组工作正积极推进,还有几组工作正在酝酿,中央企业户数年内有望整合到100家之内。” 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在会上说道。

会后第二天,国资委网站便挂出一则重磅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中纺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粮集团,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纺集团不再是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企业。

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总经理、国企改革研究者祝波善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兼并重组的加快,实质是倒逼国资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的推进。未来要利用资本的手段进行重组,来代替行政手段。”

在此之前,国资委已经在中粮集团和国投公司进行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工作,并在24个省级国资委改组组建了50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而这一系列动作,呼应了国资委在今年的主要任务,即促进所辖央企“提质增效”—这亦是国资委在今年的头号任务,同时完成肖亚庆强调的国资委“自我革命”。

用资本手段推进重组

值得注意的是,中粮合并中纺,这是一周内宣布的第二起央企重组。

7月11日,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而在过去两年,引人注目的央企合并案已有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航运巨头中远公司和中国海运集团、五矿和中冶集团宣布合并等数例。

这样的速度是近年来之最。肖亚庆在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上作报告指出,中央企业的数量已经从2012年底的115家调整到当时的106家,彭华岗则在通气会上进一步透露,央企数量有望在年内整合到100家之内。而此次通气会,还公布了中国建材和中材集团、中远集团和中国海运、中电投集团和国家核电等3对重组企业为中央企业重组试点。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此次中纺集团与中粮集团的合并,其实早有踪迹可循。

3月18日,中粮与中储粮、中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三方将在国家政策性粮食的收储、保管以及去库存、粮油进出口、油脂加工、仓储物流等重点领域通力合作,努力实现业务互补和协作共赢,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发挥央企的骨干作用。

祝波善认为,业务互补和协作亦将是此次中纺与中粮合并的主题。“中粮和中纺在粮油业务方面有很多重合的地方。”据了解,中纺在未实施收编之前,与中粮、中储粮是三大中央直属粮企,其大豆压榨能力位居国内油脂加工行业前三位,又同时拥有参与国内粮油收储、进口国外粮棉油的资格。这就使得中粮对收编中纺更积极主动。

据《财经》报道,早在去年6月,中粮与中纺两方面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希望通过较大力度的整合,由中粮来正式收编中纺,国资委等方面也表示支持双方的合作意向。据中粮内部人士透露,兼并拖延至今,与今年年初中粮换帅,赵双连接任宁高宁执掌中粮有关。

中粮集团内部管理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下一步,中粮除了与中储粮探索整合粮农资源,实现业务互补、合作共赢,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就是先按照整体业务板块划分,对旗下11家上市企业进行整合, 力争在2019年实现主要业务的整体上市。

祝波善认为,中粮设立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后,完成兼并重组的空间会更大。“原来的国企兼并虽然发展很快,但主要是上级对下级、行政推动兼并的模式。应多利用资本的方式进行重组,同时还能给引进社会资本创造条件,该放的权力要具体放给企业。”他表示,中纺的纺织业务市场化程度很高,未来引进混合所有制后,可以利用社会资本和社会管理经验来提高经营效益。

在兼并重组工作提速外,酝酿已久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也在推进中。继今年2月宣布诚通集团、中国国新控股两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之后,此次通气会还宣布了另外7家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的企业。它们分别是神华集团、宝钢、武钢、中国五矿、招商局集团、中交集团和保利集团。在这7家试点企业中,都正在重组或宣布筹备重组。

在国资委的规划中,也已初步表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不仅是对当前监管体系的再梳理,同时也充当了目前最重大任务—兼并重组的重要抓手。7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都不同程度酝酿着重组。

“宝钢刚刚重组了武钢,但落后产能问题依然存在,建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就是通过资本的手段,该清退的清退,该壮大的壮大。五矿情况与此类似。” 祝波善评价道,“这次中粮和中纺的兼并也说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作用绝不仅仅只是对央企旗下的子公司进行整合,而是用资本在业务相似的央企间乃至行业内进行整合布局” 。

转变渐露端倪:让管理权归位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在今年2月份的国资委通气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表示,今年国资委将选择3-5户企业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此次通气会公布的情况已经超过了预期。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策略,体现的是国资委的管理理念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国资委现在的变化是从具体的事务指导,慢慢转变为战略性指导,做资本布局。以前是‘管人管事管钱’,未来是管国有资本为主,根据国家的意图进行战略布局。”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曾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国资委目前是“婆婆+出资人”的定位,“国资委既想当出资人,又想当监管者,因而受到很大的舆论压力。从理论上看,这也是不可能的。”因而要放弃“一身两任”,专心通过监管资本来管理央企。

刘纪鹏所指的压力,不仅来自公众,亦来自央企和国企内部。不少央企领导人认为,国资委目前的管理模式过于全面,限制了企业自主经营的能力,不利于开发企业活力。

张卓元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外界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企盼已久,此前国资委和两家企业迟迟没有拿出来方案,说明了其中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来自于国资委职能转换,它的权力要被削弱。而且多项改革试点同时进行,新的模式要摸索。”

据《》报道,根据中粮此次公布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方案,中粮将按照“小总部,大产业”的原则,把资本经营与资产管理经营分开,压缩管理层级至三级,形成定位清晰且职责明确的“集团总部资本层-专业化公司资产层-生产单位执行层”三级架构,实现集团总部向管资本的转型。

试点方案首先是精简总部。依据精简高效原则,中粮将总部职能部门从13个压缩到7个,人员从610人调整至240人之内。

总部精简后的下一步是权力下放,做实资产层和生产层:将用人权、资产配置权、生产和研发创新权、考核评价权及薪酬分配权等五大类关键权力下放给专业化公司(平台),总部主要通过派驻专职董事、监事行使股东权利,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决策和业务运营。

试点方案的关键是专业化公司(平台)。依据业务聚焦原则,中粮目前组建了18个专业化公司(平台)。专业化公司(平台)是资产运营实体核心,对资产运营的盈利回报负责。中粮要求专业化公司(平台)以核心产品为主线加快整合,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努力实现股权多元化,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担风险、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投资运营公司简单来说就是管理股权,相对以往而言简化了很多。建设投资运营公司后,下一个目标就是让管理权归位于企业。”张卓元表示。

央企拿地王是指挥棒出了问题

“这起兼并(中纺与中粮)也存在相当大的挑战,”祝波善亦指出,“中纺集团的纺织业务和中粮的主体业务差异颇大,而且中粮自身业绩近年来也不太好。要把中纺整合进来,这块肉吃的绝对不轻松。”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从年初宁高宁退任、赵双连接掌中粮以来,中粮快速扩张的步伐有所放慢。此前,中粮强力进行海外收购,并开发出电商、地产、金融等多项业务。但扩张令中粮“消化不良”,旗下上市企业持续亏损、效益大幅下滑,即便有些业务收益不错,也主要是靠房地产、酒店等非主业来赢利。目前中粮改变策略,先对旗下资产进行整合,尽快扭转亏损局面。

主营业务萎缩,依靠房地产支撑报表,中粮的问题也是许多正在重组央企的缩影。“央企地王”现象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中原地产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全国年内成交总价最高的50宗地,其中有28宗地被国企获得,成交金额超千亿元。而国家资产管理公司信达旗下地产公司最近在杭州抢了一块地,溢价95%,总价123亿元,更是问鼎今年全国总价地王。

“现在是‘面粉比蛋糕贵’,地价这么高,央企们还是要往里扎”,祝波善亦认为,很多央企从给出的数据上看起来业绩不错,但通过资产负债表来分析,其实问题凸显:“买了地皮,资产上看起来漂亮了,但潜藏了风险。”

张卓元直言:“国资委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现在经济形势不大好,央企为了完成考核,自然会选择向房地产投资。过去要求央企跟房地产撇开关系,现在他们公开拿地王。这是指挥棒出了问题。”

央企、国企行政化和国资委管辖权限过大是老生常谈,但改革的难度超出预期。从大管家到国有资本监管者的角色转变,要求国资委拿出明确的退出机制。多位专家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正是国资委逐步退出业务管理、向管资本转变的契机。但祝波善注意到,此次中粮提出的试点方案中,只涉及企业内部,与国资委的监管体系依旧未得到理顺。

国资委也有自身的难题。祝波善表示,2015年,中央若干文件都强调,经营性国有资产要全部纳入国资监管体系里面。但许多部委所辖企业仍自行其是,国资委陷入一方面管得太宽,一方面管得不够的窘境之中。”

另一方面,国资委从2003年成立之始即声称,要使央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董事会享有企业最高决策权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国资委推行的“规范董事会试点”工作也进行了12年,此次通气会上,又建立了中国节能、中国建材、国药集团、新兴际华集团等4家新试点,成果仍有待观察。

“央企管理的权力应该归位于董事会。在目前行政化的体系下,对央企领导人的收入有所遏制,所以有些人可能利用手中权力搞腐败,有些人可能懒政不作为。”上述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李长安则认为,董事会是其中的一个组织形式,但“央企领导人的角色怎么转变,怎么处理好,这也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现在央企领导人的角色是亦官亦商,由国家任命,国资委对这些央企的监管变成了同级领导间怎么处理关系的问题。”

“说到底,还是定位问题。国企应该真正的做好混合所有制,有进无退会产生很多不符合市场规律的问题。”李长安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