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央行公布的7月金融数据引发强烈关注。M1(狭义货币)与M2(广义货币)的增长“剪刀差”已经扩至15.2%,创下历史新高,加上企业贷款表现不佳,大量货币发行出来以后并没有能够迅速拉动经济,企业没有进行有效投资,仍停留在企业的活期存款账户上,显示企业投资意愿下滑,资金“脱实向虚”依旧严重。
回到1975年,彼时全球实体经济GDP大概在5万亿美元级别,而虚拟经济则是5000万美元级别;而经过40多年的增长,到了2015年时,实体经济GDP接近80万亿美元,而虚拟经济的GDP已经增长到了5000万亿美元。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资本收益远高于实体收益。
在澳银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熊刚看来,实体经济GDP的天花板大概在100万亿美元左右,目前的水平已经接近天花板;而虚拟经济的天花板,则是没有尽头的。因此,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也就是说,交易、金融会越来越活跃,实体经济和人类需求相关联的不会有太大的发展,这就是事实。”
熊刚将风险投资的作用,定位为处在实体经济向金融虚拟经济过渡的桥梁作用,其金融属性超过实体属性,并将其称为风险投资的基本逻辑。他表示,这么多年来,投资最基本的体验和变化的过程是资本的集约化,而这一趋势将在未来持续下去。“资本越来越集中,投资者投资于风险投资领域的资本规模、人数在下降,但是投资的体量在快速地增长。越来越多的短期套利的个人投资者将逐步退出风险投资的行业,取而代之的是成长投资型的母基金,包括政府引导基金在中国的现实。”
在他看来,由于实体经济已经接近天花板,在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需求不足的弱点暴露无遗。“在现阶段,人们更多的是改善型需求,新增需求实际很少,对于实体企业投资,投资人只要对企业发展感觉不明朗,就不会把钱投到实体经济里去。”
在风险投资领域,熊刚认为,真正的高风险是带来不了高收益的,风险投资不是没有准备就冒风险的,一定是有准备的冒风险。“就像喜马拉雅山一样,有足够的身体条件才做这件事情,风险非常大,每年都有上百人上不了峰顶。”
另外,他认为,市场中风险永远高于价值,市场中平庸的企业永远多过出色的企业,十家企业八家是平庸的,只有一到两家是出色的。“没有企业是完美的,风险都有,我们要清楚哪些是致命风险、结构性风险,对于非致命风险我们要大胆投资,对结构性风险要坚决刹车绝不介入,这是基本原则。”
关于投资纪律,熊刚认为价格是第一位的。“没有卖不出的产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这是华尔街的理念,也是我们的基础。以高价买入并指望更高价格卖出的行为是投机不是投资。”
关于投资心理,熊刚表示,一定要踏踏实实认识到风险,一定要踏踏实实做,只有成功做了一个项目才有自信的基础,否则自信是没有任何基础的。“这是一个实证行业,没有成功过,自信是没有依据的。要专注,一个事情不准备做十年的话,连十天都不要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