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重庆、广西、深圳等多地多项监管文件的发放,校园网贷行业再次成为关注热点。业内人士认为,在相关规定密集出台的同时,校园网贷也将告别野蛮生长的状态,并将迎来合规窗口期。
今年4月,教育部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认为部分不良网贷平台采用虚假宣传的方式,诱导学生过度消费,以致陷入“高利贷”陷阱。这是监管层首次透露对校园网贷风险的关注。
随后,密集的监管政策陆续出台。8月中旬,重庆市金融办、市教委、银监局联合发文,给校园网贷列出八项负面清单,包括提高学生贷款的发放门槛、不得直接向学生提供现金贷款、不得变相发放高利贷等。
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也发出自律倡议,对行业提出9条禁令,除要求校园贷平台做到风险提示、借款学生审核,还强调了对借款用途的审核,“除助学贷款、创业贷款等有助于学习工作的贷款业务外,各企业不得向借款学生提供其他用途的贷款”。深圳互金协会要求校园网贷平台在三个月内完成整改工作。
在8月底举行的网贷监管细则发布会上,银监会发言人也强调称,“对校园网贷采取五字整治方针:停、转、整、教、引”。
据记者了解,当前校园借贷平台大致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电商+金融,基于消费场景的模式,以京东校园白条、支付宝蚂蚁花呗、分期乐等为代表;第二类则是各地监管部门着重治理的不合规平台,多为现金借贷。这类平台缺乏专业的运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
业内人士指出,近期的多项监管政策恰是针对第二类不合规平台推出的,而在净化环境后,合规平台或将迎来持续健康的发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学生的金融需求主要分为两类,分别为助学贷款和消费类贷款。其中,助学贷款的主流供给方式仍是银行和学校合作提供。但消费类的金融供给方则在近年发生了不小变化,先是银行信用卡成为主流供给方,但随着其被叫停,这部分需求变成了由小贷和民间金融涉足并满足。此后,互联网金融崛起,并成为校园消费类金融需求的主要供给方。
2013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开始切入大学生分期市场。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4月,京东金融推出了校园白条,此后的2016年初,京东金融又推出了教育白条。
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刘骅指出,今年初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首次从国家层面确立普惠金融的实施战略,证实了消费金融在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联合国发布的《2015全球人口发展报告》也称,90后在逐步成为消费的主力军。综合来看,发展“校园贷”能够激发在校生合理的消费潜力,助力在校生养成独立的消费习惯,因此,应按照“堵不如疏”的理念来看待“校园贷”。